[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捷信帮助消费者识别金融陷阱 享受和谐稳定金融生活

发布时间: 2021-03-20 10:0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普及金融消费知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一直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的宣传活动。针对防范意识薄弱的群众,帮助消费者识别金融陷阱,享受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活。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

  常见金融电信诈骗案例

  捷信帮助消费者识别金融陷阱 享受和谐稳定金融生活

  案例一:"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

  双十一刚过,家住烟台开发区的孙女士接到自称淘宝客服打来的电话,称孙女士之前在网上购买的小孩衣服质量有问题,并承诺为孙女士退款。孙女士听到对方能完整说出自己的订单信息就对其深信不疑,将对方添加为支付宝好友后,对方立刻给孙女士发来了退款链接,退款心切的孙女士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手机验证码后,却迟迟没有等到退款。几天过后,孙女士收到银行1300元的扣款短信,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温馨提醒: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接到退款返钱一类的电话,应第一时间通过网购平台联系商家进行核实,如的确属实,务必通过网购平台正规渠道进行退款。

  捷信金融知识普及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

  2020年,家住南宁市的黄先生报警,称其在朋友圈发现有一名朋友卖口罩,正值疫情时期,黄先生急于购买口罩,立即将6000元定金转到对方账号。之后黄先生却迟迟未收到货,对方也一直拒接电话,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2月19日,刑侦民警在南宁市友谊路西一里出租屋内将涉嫌诈骗嫌疑人唐某抓获。经查,嫌疑人唐某通过网络发布出售口罩信息骗取他人货款,收到货款后通过删除联系方式的手段进行虚假售卖商品进行诈骗。

  温馨提醒: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不要通过微信、QQ等方式直接转账,因为一旦账号被对方加入黑名单,自身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点击,陌生二维码不扫描!

  大家可以下载捷信金融APP或登陆捷信官网

  案例三:冒充熟人诈骗

  2020年01月11日,家住长宁县长宁镇的周先生被骗人民币2000元。2020年01月10日,周先生QQ软件上的好友账号被盗,被盗账号发来消息称需要借款2000元,周先生随后使用扫描二维码方式转账了2000元给对方,事后才从被盗号好友口中得知被骗。

  温馨提醒:凡是涉及汇款、借款等问题时,一定要谨慎对待。接到好友的转账、帮忙代付、交话费等的请求时,一定要及时打电话或其他途径与其本人取得联系,确认是否为对方本人。提高自身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切忌直接转账或付款。

  如何有效识别及防范金融电信诈骗?

  多分析

  多分析。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QQ信息或广告等,一定仔细分析,辨别真伪。如有疑问,可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或拨打110求助咨询。

  不透露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情况。

  不转账

  不转账。保证自己银行账户内资金安全,不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不轻信

  不轻信。切勿轻信网络来源不明的信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要妥善保管,切勿告知他人,避免财产损失。诈骗套路深,千万别当真。捷信致力于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为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下载捷信金融APP或登陆捷信官网,获取更多金融相关资讯。未来,捷信将继续弘扬消费金融普惠者的精神,自始至终践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扎实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