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腾讯“科学探索奖”在京颁奖鼓励50位青年人探索科学“无人区”

发布时间: 2020-11-16 10:0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今日(11月14日),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获奖人依次从饶毅、潘建伟、邬贺铨、程泰宁等发起人手中接过奖杯,继续他们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的征程。

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者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过去这一年,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应对各种生存和发展挑战,必须向科学技术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马化腾表示,需要更加主动地发现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他们自由探索、乐在其中,让科学技术更加自主自立自强。

  

多方见证 为50人的探索之路加油打气

  

当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四百多名科学探索奖主办方、发起人、评审委员会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构媒体代表济济一堂,共同见证50位科学探索奖得主捧起奖杯。

  

我们必须树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创研究成果,同时要推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颁奖典礼开场寄语道。

  

三位获奖者代表分别以逐光有恒无界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学思历程。

  

十年前一个冬夜,我站在窗前看雪花飘落,突然顿悟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我就申请了德国的博士后职位。同事们都觉得我疯了,但我的导师万卫星坚定地支持了我。今年5月20号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话:深空探测看当代,行星科学靠未来。2020年科学探索奖天文和地学领域获奖人魏勇回忆道。

  

于我而言,科学探索不仅充满理性与客观,更蕴藏着无穷尽的生命力量与魅力,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当你为它倾尽全力、坚持付出时,它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迸发出盎然的生机,带给你惊喜。2020年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黄芊芊谈道。

  

几年前,我根据这个想法在国外申请一项资助。面试时有一位国际著名的科学家给我提了非常尖锐的问题:多少年以后才能做出来?因为她认为我们很可能做不出来。听完这个问题,我很受鼓舞。如果很多人都认为做不出来,这个方向也许真的值得去尝试。2020年科学探索奖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人朱听分享道。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在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四个因素:独立性、创造性、变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过往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地位,评审委员会更看重申报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来潜力,鼓励自由探索。

  

我们认为,科学探索需要投入和坚持,对待科学探索需要宽容和耐心。科学家往往是寂寞的,我们也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在颁奖典礼现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

  

响应号召 助力科学家挣脱现实的引力

  

科学研究对我们去克服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极为关键。但当我们环顾周遭,会发现对科学的支持,尤其是对年轻科学家的支持,尚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对年轻科学家早期科学研究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做得非常出色。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教授(Prof. Honjo Tasuku)在致辞中说道。

  

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正是科学探索奖设立的出发点。

  

本次获奖人名单较去年更为多元化,其中女性获奖人增至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50位获奖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0岁。而在港澳地区首次放开申请后,亦有3位科学家获奖。

  

第二届评奖工作坚守原始的定位,在所有原则的落实上,都做到了不断优化和完善:奖项申报‘不唯出身’的原则得到有力贯彻,‘面向未来、聚焦青年’的定位得到很好体现,评审的回避制度收紧,良好的评奖风气得到维护。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表示。

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

  

今年,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充分体现了科学界前辈帮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蓝图初显 呼唤更多青年崇尚科学精神

  

早在2018年初,科学探索奖组委会在征询各方意见中就了解到,许多科学领域的创新发现,往往来自学科交叉后迸发出的灵感与合作,学界普遍希望出现更多民间交流平台,丰富创新的土壤,浓厚社会的科学氛围。

为此,科学探索奖将为青年科学家搭建跨学科互动交流的平台,还将举办重大主题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同时规定在受资助期间,获奖人还需按要求向评审委员会定期提交年度科研进展报告,并担任科学传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动和科普活动。

  

2020年8月,腾讯正式推出科学探索营活动,希望以此为不同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提供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的平台,为科学家的科研提供全新思路。

  

截至目前,科学探索营相继组织首届获奖人与腾讯人工智能科学家交流、探访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来自9大领域的科学家以此为契机深入沟通,其中已有科学家达成了交叉合作的意向。

  

这样的背景下,腾讯追求科技向善的蓝图也愈发清晰。自2019年起,腾讯及腾讯基金会宣布在每年11月举办系列科学活动。2020年腾讯科学周以腾讯科学WE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X-Talk四场大会为核心。未来,腾讯将在科学周期间充分发挥平台科技能力,联合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医学家、科普工作者、跨界学者,传播科学知识与精神,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就在明天(11月15日),腾讯科学周的第四场大会——X-Talk也将登台亮相。包括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在内的科学家、社会学者、科幻作家、文化学者、腾讯技术专家将同台分享与交流前沿科学话题。X-Talk将承载腾讯面向大众科普、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期望。

  

一个社会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一个少则十年二十年,长则半个世纪的过程。腾讯方面表示,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和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构筑一个良性发展、相互促进的科学助力体系,帮助一代又一代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

  

腾讯会长期保持对‘科学探索奖’的投入,助力国家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我们也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让科学成为时尚,让创新成为年轻一代的追求。马化腾表示。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