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中国人这么怕它“脏”真不是小题大做

发布时间: 2020-11-05 10:0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一到冬天,我最怕的事儿不是家里没有暖气,也不是空气太干导致嗓子疼;

  

相比客观上的困难,那些生活习惯上的碰撞才是让人难以驯服的隐形导火索。

  

正如空调开几度已经成为了夏天情侣分手的最大原因(误),冬天要不要开窗通风,如今早已变成当代年轻人最新的话语权争夺战。

  

直到前几天,我亲眼目睹了邻居家的小情侣因为雾霾天到底该不该定时开窗而大吵了一架,才发现面对生活习惯的难以调和,没有人是理智的。

  

一方面,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把精致宅挂在嘴边,特别注重在家时的生活品质;

  

而另一方面,从雾霾成为广泛的大众议题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于空气质量的焦虑。

  

表面看来,全民抢购空气净化器热潮貌似是过去了;

  

但是对于空气的焦虑,还是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01、一天不通风,我就觉得我要死了

  

尽管人们的一些情绪存在过度紧张的嫌疑,但也的确说明空气质量至今仍是一种普遍的焦虑来源。

  

而作为像饮用水一样的日常必需品,与之相关的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Vista刘亦菲就曾经在北京雾霾最严重的那个冬天,养成了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用空气质量检测仪查看一下污染指数的习惯,比吃饭还准时;

  

直到发现自己买的那款仪器被媒体爆出是假货,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数据,其实测的只是室内的风速。

  

  

发现时的心情如图。

  

当然,与更多空气净化原教旨主义者相比,她这拿检测仪当饭吃的劲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在网上搜索为了把家里的空气弄干净都做过什么努力,你可能会看到更多颇有仪式感的奇葩行为大赏。

  

大到买房买几层空气质量最好,小到工业电扇能不能吹走雾霾,室内空气早就成为了无数人在生活决策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尽管所信奉的流派各不相同,但急迫的心情却是一致的。

  

比如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一切空气问题都可以用通风来解决。

  

夏天怕热、冬天怕冷的年轻人永远不理解他们对这两个神秘的汉字的痴迷。即使每天要花7、8个小时在外遛弯,他们依然热衷于把家改造成四面透风的公园凉亭。

  

  

室外温度已经逼近0度,也要坚持在睡前开上两个小时的窗户;最后屋里的二氧化碳是放走了,但全家人也都被冻出了鼻涕。

  

让人在冰窖一般的卧室中睡上一晚又一晚,连做梦都在吟诵杜甫先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过另一方面,在爸妈的寒冷攻击下瑟瑟发抖的年轻人,对于家里的空气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执念。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养成了外出全副武装的习惯,家更是成为了他们试图抵抗污染、病毒的安全港。

  

不少在一线城市奋斗的独居青年,研究起空气净化设备的劲头简直不亚于最新款的智能手机。

  

而下班回家后摘下口罩、洗脸洗手,然后躲进自己的小卧室看着净化器的检测灯从红变绿,也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奇特的治愈瞬间。

  

  

用放屁来检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性能,是当代年轻人的空气哲学。

  

为什么空气焦虑开始成为人们的时代病?

  

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是,人们面对的空气污染的确比过去要严重的多,也复杂的多。

  

从雾霾、沙尘,到供暖废气、工业废气排放,污染源越来越复杂,有关呼吸道疾病的例子也越来越普遍。

  

  

我们最近对于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胡洋医生进行了一次采访。他回忆,自己小时候身边的癌症病人大多以肝癌和食道癌为主,现在反而是肺癌患者越来越多。

  

而整体上的数据也同样佐证了这一点——肺癌从以前癌种当中的第四、五名,现在成为城镇人口当中的第一名,农村人口癌种发病率的第二名。

  

更重要的是,随着大众对于空气质量的更深入了解,可见的危险似乎也更多了。

  

一开始,对于雾霾的恐慌还仅局限于可吸入颗粒物的杀伤力,以为只要把PM2.5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就万事大吉;

  

没想到一场疫情又让大家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颗粒物不仅本身会对呼吸道和肺部带来伤害,还会进一步成为细菌、病毒的培养皿。

  

  

上海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徐斌也证实,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影响。

  

在冬天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颗粒物本身就难以消散;

  

这也难怪人们无法停止对于空气污染的恐慌。本以为是场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没想到敌人一山更比一山高。

  

02、拥有一屋子干净空气,比想象中难多了

  

无处不在的空气让更多人产生无法消除的危机感,人们迫切想要掌控呼吸自由,哪怕只是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

  

这也可以解释开头的那个现象——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自发成为空气净化十级学者——家务可以等等再做,但是空气必须是头等大事。

  

特别是与外界相比,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本身就更为复杂:

  

家居甲醛的释放,做饭时产生烟雾、气味及颗粒物,宠物从室外带回的过敏源……

  

很多鼻炎患者从入秋开始,就开始整天开着净化器;

  

  

而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更是恨不得把一切可疑物质都消灭在源头处。

  

面对这个特殊的2020年,人们的担忧又有了新的切口——

  

不仅担心入冬后气温的降低是否会导致疫情卷土重来,也开始对空气中的流感病毒保持更高的警惕。

  

这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相关研究早已证实,新冠病毒有着怕热不怕冷的特性,在低温的环境中往往能够存活很长的时间,并且还保持传染性。

  

而根据胡洋医生在采访中提到的信息,无论是新冠病毒还是冬季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H1N1流感病毒,都极有可能吸附在雾霾中细微颗粒物上,再经过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到人体。

  

而流感其实会导致很多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的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同样对于人们的健康存在很大威胁。

  

换句话说,以前或许还有人对于室内空气持有过得去就行的随意态度;

  

但面对越来越升级的威胁,现在也不得不开始投入空气过滤大军的怀抱。

  

  

然而,尽管市面上针对提升空气质量的产品越来越花哨,但带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有些人是因为对原理的一知半解,在实际操作中陷入误区。

  

比如某北方网友听医生说干燥和高温的叠加会导致室内环境的细菌数量增多,于是特地买了台超声波式加湿器,为入冬供暖做准备;

  

秉持着让家里有点清香味的朴素念头往水里放了两片柠檬,结果大半夜因为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

  

  

加湿器会把水中的各种成分制成可进入肺部的气溶胶,不能什么都往里加。

  

然而另一方面在市面上的空气改善产品普遍功能跟不上需求的情况。

  

即使把原理研究的再透彻,也很难真正解决掉担忧的问题。

  

正如徐斌教授提到的,除了我们谈之色变的PM2.5外,如PM0.1等一些更小的颗粒物,也同样会被人体吸入,引发呼吸道疾病;

  

这类可以直达肺泡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与汽车、燃油车的尾气排放,因此在汽车密度较大的中部、南部城市较为显著。

  

可在全社会谈雾霾色变的氛围中,其严重性却常常被一句南方空气好而遮盖。

  

  

更不要说对于人们现阶段更加关心的室内流感病毒问题,几乎很少有相应的产品能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如徐斌教授在采访中提到的,雾霾带来的不止是颗粒物,还有漂浮在空中的细菌。

  

在秋冬的低温下,凝结出的水会以颗粒物为核而凝结;而当这些颗粒物表面积累了足够的水份,也可能提供更多的养分给细菌。

  

在徐斌教授看来,当遇到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时就不应开窗通风,应该习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来改善室内环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市面上的很多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了颗粒物本身,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掉这些蠢蠢欲动的病菌。

  

于是尽管很多人充分明白各种污染物的危害,现实中却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要么开窗通风的同时放进质量更差的空气,要么只能任由病毒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繁衍生息。

  

  

03、如何让家成为现代人的堡垒?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几年新风系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既能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也能将形形色色的污染物拦在房间之外。

  

然而,这种从硬装着手的方案,注定与租房族和不打算重新装修的二手房房主无缘;

  

而即使是那些喊着新风系统天下第一的人,很多也都会被某种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劝退。

  

有的老房子受到结构的限制,有人担心后续的保养和维修。

  

更何况,大多数新风系统本质上依然是在针对可吸入颗粒物。而在经过了今年,很多能够通过气溶胶等方式传播的病毒已经成为了人们新的敌人。

  

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既能迅速、有效地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当代人对于室内空气越来越复杂的需求,戴森推出了集精准监测室内污染物检、过滤H1N1,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品——DysonPureHot+CoolCryptomic™戴森空气净化暖风扇。

  

  

徐斌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空气净化领域的滤网标准。

  

他指出,F级的滤网已经可以过滤掉90-95%的PM2.5;但是如果想要大到较好的过滤效果,需要用到H级的滤网,才能迅速实现污染物浓度衰减。

  

而戴森HP06空气净化暖风扇此次不仅采用了H13级别的PTFEHEPA滤网,还叠加了活性炭滤网,并经过250多次折叠——

  

前者可以去除99.95%小至50纳米颗粒物,后者可以吸附苯、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不过,能够有效过滤并吸附颗粒物及有害气体,只是戴森空气净化暖风扇的第一步;

  

PTFEHEPA+活性炭滤网这一组合真正的精髓在于,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掉空气中漂浮的H1N1病毒。

  

经过中国家用电器监测所检测,戴森净化风扇可以有效过滤99.9%H1N1病毒;

  

在冬季这个雾霾、流感双双频发的季节,这无疑缓解了很多困在空气焦虑人们的一大心病。

  

徐斌教授在谈及空气净化器的选择时还提到,除了滤网等级外,送风距离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参数。

  

毕竟没人会只在净化器附近活动,即使是再高效的过滤能力,如果单单只能保证局部的空气清洁,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在这方面,戴森空气净化风扇同样不示弱——

  

使用AirAmplifier™气流倍增技术输送强劲气流,每秒喷射290升洁净空气。

  

这项技术通过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与戴森共同推出《射流式空气净化送风系统》(POLAR)测试标准,此项测试用于检测自动模式下受测机器的对污染颗粒物及有害气体的过滤能力、整个房间内的均匀净化能力以及促进空气循环的能力。

  

相较于洁净空气输出比率(CADR)测试空间较小,而且主要测试机器的最高档程序,缺少智能化评价及净化均匀度评价。POLAR测试填补了CADR测试的空白,主要检测自动模式下机器的智能净化效果、均匀净化能力以及空气流动性能。

  

通过测试的净化风扇,不仅能确保洁净空气覆盖到整个空间,更能让H1N1在室内站不住脚。

  

  

胡洋医生曾经提到:冬天适宜的室内相对空气湿度应当维持在40%-70%,过高或过低都都不利于人体舒适度。干燥和高温的叠加还会导致室内环境的细菌数量增多,会有引发疾病的可能性。

  

而针对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特点,戴森也推出了两款不同功能的风扇。

  

一是带有快速制热功能的HP06空气净化风扇,可以解决南方室内供暖不足的问题;

  

带有加湿功能的PH02加湿空气净化风扇,则能为北方干燥的室内空气带来洁净湿润的空气。

  

戴森不满足于空气净化器的单一角色,更是致力于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使用戴森净化空气风扇。

  

今年戴森与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公益基金会合作,在文明办以及卫健委的支持下,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等多家上海市三甲医院提供空气净化风扇,助力医患的室内空气健康。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使用戴森净化空气风扇,以提升室内空气健康。

  

而这个冬天,无论你是害怕自己在冬季流感中中招,还是想要在城市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洁净空气,我都推荐你试一试这台戴森空气净化风扇。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家就仿佛是我们抵抗外界威胁的堡垒;

  

而戴森带给你的这份安全和舒心,能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终极的归属感。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