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蚌埠市蚌山区:从“卖產品”到“卖风景”小香菇撑开“小金伞”

发布时间: 2025-08-29 20:4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年来,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為產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利用辖区资源优势,以菌菇特色种植為突破口,通过“党建领航、產业赋能、融合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乡村產业振兴特色之路。

  以“党建+產业”為主线,构建“党委抓统筹、支部抓落实、党员抓示范”三级联动机制。乡党委成立產业发展专班,组织20余名党员干部,3个月内走访周边县区,收集市场信息、了解种植技术,锁定菌菇种植。针对全乡13个村庄进行综合评估,打造机场新村菌菇种植示范点,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强村公司,建立“支部领导、党员带头、群眾参与”的运营管理模式,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现场教学,全乡6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培训,从中选拔8名骨干参与菌种培育、大棚建设等工作。

  立足耕地资源,打造10亩示范试验田,建设标准化菌菇大棚,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实现集约化生產与错峰上市,目前1.1万个菌菇棒进入养菌期,年產鲜菇达2万余斤,带动50余户村民就业。打造田间直播间,实时展示菌菇生长、採摘过程,吸引游客体验现场採摘2000余人次。打造“燕山之味”商标,培育燕山乡菌菇品牌,对接批发商、超市等传统渠道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开展消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鼓励搭建线上销售平台与宣传渠道,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引流。

  以菌菇產业為支点,推动“一產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延伸產业链条,开发多口味菌菇酱、菌菇干等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动菌菇產业多元化发展。探索“土地+轮作”模式,利用菌菇季结束后闲置土地,种植甜糯玉米、水稻等作物,实现土地循环利用。坚持资源整合,依托军用机场、江淮植物园、耘耕生态农场等优势资源,与研学机构达成合作,打造一日游精品路线,将菌菇採摘与乡村研学相结合,年接待研学师生可达1万余人次,带动村民就业10余人次,实现“卖產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变。(徐冰清)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