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军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战化演习

发布时间: 2022-05-13 09:1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今天上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国家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甘肃张掖等地举行“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演习模拟甘肃省张掖市发生7.5级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灾区部分道路、电力、通信中断,人员被困,并引发山体滑坡、水库险情、危化品泄露、铁路列车倾覆等系列次生灾害。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军委联指中心、西部战区联指中心依案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调动甘肃省军区、武警甘肃总队等驻地部队展开应急处置。西部战区成立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赴“震中”统一指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力量抗震救灾行动,甘肃省军区警备办公室会同驻地交警部门,保障西部战区陆军、西部战区空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等专业救援力量,携带专业救援装备成建制顺利抵达“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依令跨区支援灾区。

  演习现场,第76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交通支队派出专业工程车辆紧急搭设公路应急桥梁,打通通往“震中”的生命通道。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于“震中”联合开设野战医院,对伤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和紧急救治,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急救和损伤控制手术。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出动运输直升机投送救援力量,并紧急转运危重伤员。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派出16名医护人员紧急进驻张掖机场,依托运-9医疗救护飞机展开重症伤员空运医疗后送。

  此次演习中,危险品处置机器人、人体外骨骼、地图建模无人机、5G远程诊疗设备等新型救援装备应用于抗震救灾演练。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队长张景浩介绍,这些新型无人化、智能化救援装备的实际运用,能够减少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的损伤,使救援更加快捷高效。

  西部战区副参谋长王洪勋介绍道:“这次演习,西部战区统一指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8类17支应急专业队伍参加行动,共投入力量800余人,各型裝備200余台,聯合地方救援力量展開人員疏散轉移、公路橋梁搶修等10余個課目演練,全面檢驗提升聯合指揮、聯合保障、聯合行動能力,確保遇有重大災害,能夠快速反应、高效救援,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陆军第76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利用生命探测仪搜寻废墟中的生命迹象。王连彬 摄

  陆军第76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桥梁架设组正在推出重型支援桥桥跨。王连彬 摄

  甘肃省军区警备纠察导调救援部队和支援部队车辆顺利通过临时架设的桥梁。王连彬 摄

  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房庆团队在解析植物感知高温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全球变暖上层海洋环流变化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5月11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学者联合发表论文,描述了两件来自江西省赣州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的恐龙胚胎化石。

  动物的复杂性状可以分为表型连续分布的经典数量性状、表型间断分布的性状以及其他难以准确度量的动物各类行为和心理等。

  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大型地震的演化进行准确地实时估测,这个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测定以光速传播的重力变化信号。

  《细胞通讯》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人类在进化上与黑猩猩分离后,DNA发生的微小变化,使得人类更容易患癌。

  近日,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美锦)千吨级电容炭工业化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平质告诉记者,他们还测试了该系统在酵母细胞内存储、传代后的数据恢复稳定性。

  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被誉为“纳米王子”,在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催化剂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项目团队进行全面系统的研发,所研制的新型技术成果通过降低蔬菜中腐败菌的原始污染量、防止腐败菌快速繁殖、动态调整包装微环境气体氛围等不同途径,有效延长了果蔬菜保质期。

  孟涛教授团队通过在仿蛛丝微纤维内部构建中空结构,让纤维的集水性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部农村中心联合中国食用菌协会,举办了全国食用菌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专题线上培训班,这是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员举办的首场培训活动。

  钳工,是一个平凡而不简单的岗位,经手的零件形状千奇百怪,手工加工的精度却是数控机床无法达到的。平面加工精度达到2到3微米,形位加工精度达到5到8微米,相当于人的头发的1/30,微米之间藏着的是赵亨对于载人航天的敬畏之心。

  “90后”贺涛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有效载荷主管设计师,“发一颗卫星上天”可不简单,首先根据客户需求分解卫星技术指标进行卫星轨道与总体设计,然后研制卫星的星上产品同时进行地面测试,待卫星总装调试完成再模拟空间环境实验确保卫星达到理想状态,最后卫星发射入轨正式交付使用。

  5月6日,《科学》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陈立桅等人的科研成果。

  近日,广西首场绿色电力交易完成,成交电量6600万千瓦时,预计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8万吨。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一生只换一次牙。研究人员发现早期角龙具有和三角龙截然不同的牙齿特征。

  近日,广西首场绿色电力交易完成,成交电量6600万千瓦时,预计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8万吨。

  胡海涛:需求“牵引”科研方向 一线年起,受原铁道部、多个铁路局等委托,还在读研究生的胡海涛就在导师团队的支持下陆续组织开展了20多列动车组和100多座牵引变电所的大量联合测试工作。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