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1951年我军一军官在街上被战友认出身份暴露被扭送公审判死刑

发布时间: 2021-04-18 20:5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原标题:1951年,我军一军官在街上被战友认出身份暴露,被扭送公审判死刑

  1951年的春天,天灰蒙蒙的,空气沉闷得也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不一会儿,天上便“刷刷”地下起了细雨。

  逐渐的,雨越下越大,此时在一个繁华街头,大街上的人们开始散去,他们有的四处观望,寻找着可以避雨的地方;有的则步伐开始紧凑起来,用手挡在头上,慢跑了起来。

  但唯独有一个人,他全身一袭黑衣,手里撑着一把雨伞,不慌不乱地走在雨中,好像早就预料到会下雨。

  这时,从后面跑过来一个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这个人的肩头已经被雨打湿了,头发顶部也满是雨水,暂时在他的伞下避雨。

  他刚要发火,可当他转过头来,看到这个人的面容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感觉这个人很面熟。而这个人同样也停了一下,突然愣住。

  两人的眼神在经过短暂的交汇,竟然谁也没多说什么,便迅速分开了。其实两人都认出了对方,但是双方都不敢去相认。

  而分开之后没多久,那个躲雨的人居然被人民政府逮捕了,原来他是以前抗日联军的一个叛徒,名字叫做刘其昌。

  此人在被捕之后,为了争取立功赎罪,便把当时躲雨偶遇的那个撑伞的人给供出来了,他称那个人曾经是自己的战友,而且也是叛徒。

  ——当时正值“镇反”运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安局随即马上对其展开调查,在调查取证完成后,此人在北京东单牌楼胡同11号家中被逮捕,之后被押解往热河省处置。

  1951年5月12日,此人被热河省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当日在承德执行。

  这个人叫程斌,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曾经最为信任的人,也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之一。但后来,由于他对抗日意志不坚定,最终投降了日寇,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九一八事变之后,整个东北全部沦陷。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广大东北民众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有不少人都自发的组织起来打击日寇。

  同样的,中国共产党也从未放弃拯救东北于水火之中。在危难之际,派出了在东北一直深得人心的杨靖宇来组织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凭借着自身的魄力,在1932年杨靖宇整合了东北各地的抗日游击势力,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次年,也就是1933年,杨靖宇又在磐石县县玻璃河套,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自身担任师长。

  随着东北抗战战事的推进,杨靖宇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随之抗日队伍也不断扩大,在1935年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了,杨靖宇成为了东北抗联最早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1936年,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抗日联军的游击区域已经扩散到了东北几十个县城,手下有三个师,总共达到了4000余人。

  当时的日寇对杨靖宇以及他的抗日联军极其忌惮,他们称杨靖宇的部队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而抗联活动地区则称为“癌肿地带”。

  其实杨靖宇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他手下的一些干将是功不可没的,其中自然也包括程斌。早年的程斌给予杨靖宇的帮助是很大的,那时他还是一个爱国热血青年,在对日作战中也立下过不少功劳。

  1911年,程斌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18岁那年他从长春市自强中学毕业,在那个战乱年代,他能够顺利读完中学,也算是个文化人。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程斌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在钟表店当学徒的安稳工作,加入到抗日救国会中来,后来还顺势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由于在游击作战中指挥有方,多次以弱胜强,所以在1935年秋,程斌正式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

  一直以来,第一师都是杨靖宇的王牌部队,他能够在第一师担任一把手,足以见得他有多受器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也算是整个抗日联军的实权二把手,地位可能是仅次于杨靖宇的存在。

  而杨靖宇之所以会如此器重他,并不单单是由于两人关系好、感情深,更是因为他有战功,更有才干,是抗联内部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指挥员。

  而且他懂杨靖宇,更懂杨靖宇的战术,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称他是“小杨靖宇”的缘故。

  按道理程斌如此受到重用,而且他早期便开始跟随杨靖宇,与其关系相当融洽,没道理会背叛杨靖宇。

  那他后来为何还是辜负了杨靖宇呢?里面虽然受到一些家庭因素影响,但说到底还是由于他的抗战意志不够坚定,对抗日前景也不够自信,最终被日军给蛊惑。

  当时看着抗联的日渐壮大,日军也有些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深知想要完全依靠“军事进攻”来实现打击联军的目的是完全不现实的,而且即便是成功了,也会损失惨重。

  于是日寇开始改进了策略,他们采用“以招降纳叛”的政治手段从内部来瓦解联军,即:只要联军肯投降的话,不仅曾经的恩怨全部一笔勾销,还会给予相对应的高官厚禄。

  于是,他们将魔爪伸向了杨靖宇身边的人,比如杨靖宇领导的联军一师师长程斌。而由于程斌的身份不一般,所以日军对程斌的劝降,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利诱,而是伴随着一定的军事胁迫。

  ——当时为了给这支联军主力造成压力,日军从经济上封锁一师,将一师游击根据地山村的民房全部销毁,然后强迁村民离开。

  根据地没了民众搞生产,也就没了物资补给,一师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局面,甚至还在日军的包围下与军部失去了联系。而师长程斌在长久的孤军奋战之后,也逐渐对抗日战争的前景变得悲观。

  当时日本特意组建工作组,对一师进行策反与诱降活动,他们或是胁迫其家人去山里寻人,又或是胁迫有声望的人作保,许诺给他们功名利禄。

  很快,一些曾经被改编的土匪,又或是游击队队员都逐渐脱离了一师,甚至连一师的政治部主任胡国臣也叛变了,而这动摇的不仅仅是一师的军事实力,还有一师将士们的军心。

  一开始程斌虽然对前景悲观,但也并没有要叛变的打算,反而听到手下三团团长侯俊山的离队悲观情绪大发雷霆,之后处死了他。

  日军一听顿时喜出望外,于是立即派人将程斌的母亲与兄长抓捕,之后将二人关押起来,然后又打印了许多两人的照片到处散发。

  果然,效果奏效,程斌看着满街是母亲与哥哥的照片,顿时乱了分寸,他的心中焦急万分,思绪也日渐消极,“投降”的念头也逐渐将他给吞噬。

  程斌以“赶给养”的事儿,找来一师的两个高级干部商量对策,但是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为了试探两人对投降的态度。

  很快两人也察觉出程斌想要投降的意图,于是他们坚决抵制,面对程斌要投降的言论,两人甚至还争论到:“就算不吃饭,我们也要革命到底,投降敌人是可耻的!”

  程斌见商谈无果,于是趁二人不注意,迅速掏出手枪朝着两人开枪,一人当场死亡,而另一人则被打伤逃走。当时在外面的将士们听到枪声后,立即跑了进来,而程斌则谎称两人是叛徒,骗过了战士们。

  此时的程斌深知,叛逃还存在一定的阻力,而且自己的谎言也极有可能被那个受伤逃跑的干部给拆穿,所以他接下来要为投降的事情做一些周密准备。

  于是在晚上,他先让师里的六团机枪连连长带头逃跑,目的是让他向日军泄露一师的现状,还有他想要投降的意向。

  接下来的两天内, 程斌又秘密地通过一些他信得过的心腹,让他们先后将自己写的两封投敌信转交给日军,一起商量投降事宜,对投降做最后的准备。

  6月29日下午,程斌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一棵大树下,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

  大多数战士对此十分不理解,他们愤怒地说道:“我们抗日这么长时间了,投降日本人,那不是去送死吗?”

  程斌听到反对声音超过预期,也有些头疼,他感到情况不妙,于是举起自己的配枪便在空中开了一枪,并大声吼道:“你们想怎么办?有更好的方法吗?”

  程斌见这气氛有些尴尬,于是缓和了语气说道:“你们都知道,我的母亲和哥哥都被落在日本人手里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已经为国尽过忠乐,现在是我尽孝的时候了,我必须去救我的母亲,我不投降,他们就活不了......”

  正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个声音,是哨兵的报告:“山下有两个陌生人要见师长。”

  程斌定睛一看,原来是日军方面派人过来了,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哥哥程恩,哥哥程恩按照日军给的指示说:“你革命还要母亲不?”而程斌则激动地回答道:“不革命也要母亲!”

  这次看似简短的对话,强化了程斌最终要叛逃的决心。于是在傍晚,在日军的安排下,他对部队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随即带着一师115人投降了。

  1938年7月31日,日军在本溪湖小学给程斌一行人举行了归顺仪式,场面极其隆重,而程斌也十分感恩戴德,表示:“以感皇恩之可待,悔前非而归顺。”

  ——当时日军将程斌做成报纸的头版头条,以此来进行******宣传。很快原来的一些一师将士们,要不就一哄而散,要不就纷纷无条件向日军投降。

  至于程斌,他在后来被日军任命为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来捕杀抗联势力。程斌为报答日军的器重,自此死心塌地的为日军卖命,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卖国贼。

  前文提过,程斌是最早跟随杨靖宇的一批人,他对于杨靖宇的一切都是十分熟悉的。

  对于杨靖宇如此了解,毫无疑问他对于抗联内部的军事机密,还有杨靖宇的一些作战计划、军事策略也几乎是无所不知。当他这样一个人宣布效力日军的时候,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抗日联军处境自然更加艰难了。

  自从1938年10月开始,程斌便率领他的挺进队对曾经的老领导杨靖宇,以及其所属部队,进行了近乎疯狂的讨伐。

  早前为了保证资源供给,杨靖宇曾独创了一个叫做“密营”的秘密根据地来储存各类物资,当然除了储备军需,还能在这医治伤员,修理枪械,收集敌情,缝制冬衣等。

  而且密营一般都在深山密林中,放在这不仅不容易被寻找到,而且还有利于展开游击战争,保存休整抗日力量。这也是杨靖宇在东北游击抗战多年,多次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密营的重要性,程斌心知肚明,而且对于密营的所在方位,他也比较清楚。因此,没过多久东北境内大约70多个密营被程斌带人给破坏了。

  自此,抗日联军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杨靖宇彻底陷入了绝境。后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杨靖宇在与日军相持数日后,最终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叫程斌前来指认出死者的身份,是否是杨靖宇。经程斌确认之后,日军残忍地将杨靖宇将军的头砍下来邀功。

  后来全面抗战爆发,程斌跟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在华北一带抵抗八路军,在这些地方实行三光政策,作恶多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人的败退,也象征着程斌的靠山倒了,就连岸古隆一郎也用氰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了。

  但他最终还是于1945年9月的时候投入到蒋介石的麾下。而之所以会选国民党,一是因为自己罪孽深重,怕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二是当时国民党势力更为庞大一些,投靠更强的一方,将有利可图。

  由于在日军手下的时候,他就是大队长,所以率部改投国民党后,他成为了东北行辕直属第三纵队的副司令,驻守在遵化城,地位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而且为表忠心,当时的程斌一度对我军进行惨无人道的绞杀,甚至还将遵化城内我方干部,以及无辜百姓20多人残忍杀害。

  但此时的程斌却置若罔闻,竟然乘我军不备之时,于1946年6月7日指挥军队进犯我放法库县城解放区,残忍地杀害我方工作人员,破坏停战协定。而他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因功被国民党当局提拔为少将副师长。

  1948年11月,是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伴随着辽沈战役的推进,东北各地先后解放。此时的程斌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于是带着母亲还有妻儿,逃到北平潜伏起来。

  但不久后,北平也解放了,走投无路的程斌开始隐瞒自己的身份,后来居然在1949年2月混入进解放军北军区后勤部军械处工作,当上了一名小军官。

  不过即便他隐藏得再好,也终究还是有漏洞,他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在两年后,也就是1951年,他在雨中被曾经一起抗联、叛逃的战友给认出,继而被公审处决,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