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两会答卷看贵州:心医国际助力县域以远程医疗“强筋骨”

发布时间: 2021-03-11 17:3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一直在完善两会议案。今年将重点关注县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基层医保政策,目的是为了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帮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多年来考察调研、培训学习,他将获取的素材写成议案,带上全国两...

  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一直在完善两会议案。今年将重点关注县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基层医保政策,目的是为了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帮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多年来考察调研、培训学习,他将获取的素材写成议案,带上全国两会,努力推动县级医疗强筋骨。

  健康中国的关键之一在于提升县级医院诊疗水平,牵住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效解决基层医疗的一系列问题。他说,县级人民医院就像整个基层医疗的龙头,只有其有力地抬起来了,基层群众健康才会更有保障。

  一直以来,偏远、贫困等等代名词似乎总与多山的贵州为伴。道阻、家贫、病疾,紧紧困住了山里的乡亲,小病拖,大病扛。说起看病,山里的人们只有三个字远、贵、难。然而,不屈的贵州人却始终向山而行,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多重医疗保障、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援黔医疗等系列举措,解决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

  如今,贵州已实现病人小病不出村、不出乡镇,建立了远程医疗一张网,精准落实医疗保障制度,为基层百姓带来了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内连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上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国家首批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省份之一,由心医国际承建并服务的贵州省率先在中国建成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贵州省远程医疗平台,覆盖省、市、县和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1543家,县以上公立医院293家)及大部分村卫生室。

  围绕一网络、一平台、一枢纽技术构架,贵州全方位推进远程医疗体系建设,2016年6月实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按照乡镇的收费标准,就可享受到县级医院,甚至省级、国家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在贵州,老百姓正逐渐摆脱看病远、贵、难的问题。

  2020年7月,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泮水镇中心卫生院,接收了一位危重病人——老人83岁,一天前出现昏迷、便血等症状。检查后发现老人患有心脏病、气管炎等多种基础疾病。一方面,如果不及时止血,老人会有生命危险,但另一方面,如果用止血药时伤害了其他脏器,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于没有处理这种复杂病例能力的卫生院来说,以往遇到这种情况的唯一选择就是让老人忍着病痛转院,可是这里距离最近的播州区医院也要一个多小时,很多病人在路上就遭遇到了生命危险。

  如今,镇卫生院和病人多了一个选择——通过远程医疗平台申请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通过近四十分钟的远程会诊,贵州省人民医院专家给出明确治疗意见,并要求当地镇卫生院严密观察病人病情随时沟通。

  十天后,老人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腹痛便血的症状已经消失。不出家门就看好了病,而且老人这次住院十天只花费了269元。

  从老人方便就医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一条远程医疗的贵州路径正创新开辟。如今,贵州远程医疗已逐渐成为县乡一体化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抓手。在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方面,贵州已经走出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贵州省内约1400万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乡村居民,能够获得便捷、质优、价低、可持续的医疗服务。截至2019年底,贵州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105.43万例,共1836家全部接入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能力,满足了山区群众的就医需求。

  从弱不禁风到强筋健骨,健康贵州之路,并不遥远。未来,心医将持续服务贵州省远程医疗云平台,利用大数据高速、高效、便捷等优势打通远程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远程医疗进一步将省级、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带到百姓身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