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公益二类医院在取消事业编制后编制备案制的作用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2-09-11 17:1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过程中,目前,将公益类事业单位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另一类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涉及到的公共服务和事业服务是基础性的,而且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针对提供的公共服务设计范围非基础性,而且是覆盖范围并不是全社会,而是针对部分群体或者社会面的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为这些事业单位本身几乎没有收益或者零收益,为了保证其公共服务的提供而设立全额拨款财政供养体系。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为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是有部分的收益或者可观的收益,足以供养单位的正常运行。

  特别有一点需要注意,公益一类不等于全额拨款,因为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也有很多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样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也有很多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此外,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不等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为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很多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拨款方式是根据其收益状况来最初确定,而公益一二类是根据其服务的内容和提供的服务性质来确定的。

  近些年,在公益二类的大型医院中,逐步开始取消事业编制,取而代之的是编制备案制或者员额制,主要是指单位的事业编制,不像之前一样要严格受到限定,在实行编制备案制之后,医院可以根据自主需要,在核定编制范围,总数量内自主进行公开招录招聘。编制备案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备案,因为普通事业编制是在编制实名制系统中一一对应,而备案制人员不需要在实名制系统中体现,只需要单位备案数量即可。

  在实行编制备案制制度之后,单位可以自主根据需要来进行人员的配备,只要总数不超过备案数量即可。备案的目的是为了让单位使用的实际人数不超过批准的财政供养人数,在灵活的基础之上又有严格的限定。

  ,可能公立大型医院主要的用人方式就是编制备案制,这也是伴随着医院和高校取消编制改革的进程而深入推进的,对于准备进入到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员来讲,事实上,没有必要担心起人员的身份问题,因为编制备案制和事业编制,本质上是同工同酬的,只是人员管理方式的略微变化而已。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