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一片葉子的神奇力量

发布时间: 2022-05-13 09:1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吳燈九,6426元。”一片歡呼聲中,54歲的台江縣台拱街道居民吳燈九領到一個月的採茶收入,她是當天前來領“工資”的百多名短期採茶工中收入最高的。

  “再獎勵你100元,明年還來採茶。”基地負責人、台江全興農業科技種植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繼全說。

  緊接著,張繼全又向採茶工張明燕發出第二份獎勵,“也獎勵你100元,明年再多帶人來採茶。”

  “多帶多帶。”來自台江台盤鄉南庄村的張明燕笑盈盈地回答。今年採茶季,她召集30多名同村姐妹到基地採茶,人均收入3000多元,她自己採茶18天,收入3000余元。

  “今天發的是短期採茶工的工資,共發放30多萬元。還有80多名長期工,他們的后面陸續發放。”張繼全說,到明年基地慢慢進入盛產期,對用工的需求會更大。

  從家鄉浙江到丹寨再到台江,在“茶路”上奔跑了30多年的張繼全在“新戰場”已奮斗4年,從事的還是“老行當”,卻有了新體驗,領略到一片葉子的神奇力量。

  2018年,台江縣萃文街道謀劃新產業,在油茶、茶葉兩項產業上“舉棋不定”。此時,從浙江到丹寨與人合伙種茶9年的張繼全正准備開辟新“戰場”。因緣際會之下,雙方“一拍即合”。當年,張繼全成立台江全興農業科技種植養殖有限責任公司。

  2019年,萃文街道展玉白茶基地雛形初現,基地發展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種植黃金芽、黃金葉和安吉白茶。為扶持產業做大做強,萃文街道連續兩年申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近400萬元,幫助將茶葉面積擴建至1800畝,建成台江縣高標准茶葉產業園示范基地。

  隨著一株株茶苗在展玉山富含鋅硒元素的土壤裡扎下根,展玉山換上“新裝”,煥發勃勃生機。

  茶山綠油油,產業紅火火。基地雖仍處於幼齡茶園期,但從去年開始,就已見效益。“在萃文街道支持幫助下,茶園裡套種西瓜、辣椒、玉米等作物,實現‘以短養長’。”張繼全說,去年基地產值150多萬元,其中套種作物產值60多萬元。今年套種面積進一步擴大,預計僅套種的西瓜產值就將達80多萬元,基地總產值在300萬元左右。

  目前,展玉白茶基地產業呈多元化發展,除西瓜,還套種無花果、桃、李等,下一步將通過萃文街道南省村與劍河縣南岑村的兩村共建,引進林下五味子種植,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努力把茶產業做成萃文街道主導產業。”萃文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之全介紹,今年,萃文街道計劃實施茶葉種植2200畝,到2025年達到1萬畝。同時,今年街道申請東西部協作資金注入展玉白茶基地,擴設備、提產能,為做大做強茶產業做准備。

  結合白茶基地務工勞動力的性別構成、技能情況、就業意願等,萃文街道黨工委以技能提升、促進就業、拓寬收入渠道為重點,將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等服務送到基地務工群眾面前。積極對接縣婦聯、“媽媽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邀請專家到基地開展苗繡培訓150余人次。

  “基地工作的婦女通過白天下地勞作、晚上休息刺繡的茶繡融合產業模式,實現‘茶+繡’雙收入的目標。”台江萃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李林靜說。

  “看,這裡停的小轎車、小三輪、摩托,都是接送工人的,剛開始哪有這樣的景象。”說起轉變,張繼全感慨不已,在他腦海裡,還回蕩著工人冒雨自己走路來上工,淋得一身濕的畫面。“婦女腰包鼓起來了,家庭地位就高了,上工家裡人都積極接送了。”

  展玉白茶基地發展至今,常年穩崗就業80多人,其中殘疾人12名,務工人員主要為周邊村寨45歲以上留守中老年婦女,年齡最大為78歲。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讓她們強了技能,鼓了腰包,增了自信。

  下一步,萃文街道將以茶葉基地為載體,積極發展康養、民宿、採摘、體驗、觀光等為一體的茶文旅綜合示范園,探索立體綜合高效綠色茶產業發展新路子。未來,這片茶葉的力量將更加凸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熊誠 陳丹 楊曉波)

  核心閱讀 森林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 近年來,多地多部門大力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選育固碳優良品種,做好防火防病蟲害工作,讓森林“碳庫”更優質、更穩定。…

  核心閱讀 連日來,我國華南等地出現強降雨過程,廣東、廣西等地河流發生超警洪水。面對汛情,多地多部門啟動預警和應急響應,積極部署、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