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又一部好莱坞热门片来了

发布时间: 2021-06-14 21:5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影片打着风靡全球且极其卖座的音乐剧改编的招牌,又有主创林·曼努尔·米兰达监制且编剧、出演的噱头,还带着《摘金奇缘》《舞出我人生》 的导演朱浩伟指导的光环,这部被冠以兼具视觉与听觉的歌舞盛宴的电影在疫情影响的不断延期中终于到来。

  如今,豆瓣8.0分, IMDB7.9, 烂番茄新鲜度96%,观众分95%,更被多个网站捧成年度最佳电影之一。

  故事改编自2007年横扫百老汇舞台剧界最高荣誉东尼奖13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音乐剧等4项大奖的同名剧目。

  它以拉丁美裔的移民为核心,将镜头聚焦在一个位于纽约华盛顿高地的拉丁美洲裔社区,用一个三天的生活故事把帷幕自梦想的起始点缓缓拉开。

  梦想回到家乡的杂货店老板,努力考上斯坦福大学希望可以用光环包装自己却发现事与愿违的女孩,担心暗恋对象的父母无法接受自己的男孩,拼命存钱想搬去纽约市中心的女孩,和邻里小孩之间的大家长克劳迪娅外婆……

  他们是一群拉丁族裔,是移民多年的后代,住在纽约的华盛顿高地,却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难在纽约立足。

  但每一个人都怀抱着远大梦想与憧憬, 每个物都用歌曲尽情唱出自己的梦想,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而发光,希望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他们在第181街地铁站外的一条街道,在熙来攘往的十字路口旁,以热情与梦想在这个活力充沛、和谐团结的社区里遍地开花。

  轻松的旋律下,当每个人演绎自己故事的时候,我们能从每段的舞步感受到人生的光芒,也能从每个变换的表情间感知到淋漓尽致的生活。

  在激昂的音乐与充满着激情的舞蹈中,我们见到亲密和微妙的人物关系,也被明亮且充满活力的表演所感染。

  透过市井小民生活的各种点滴,我们更看到了世界小角落的动人之处,从细碎的生活情节里看到了可以投射出自己周遭生活的共鸣。

  《身在高地》带出社会上存在的残酷现实,也让这段故事能透过充满幻想的情节,像是剧情里所讲的大家如何在停电时找乐子对抗酷暑一般,讲述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当下困境的方式。

  它以梦想之光点亮街头,但更借歌曲对话、以舞蹈来抒发情感的经典风格,歌颂了小人物追梦的喜怒哀乐。

  在 20 世纪初期,这里是爱尔兰与东欧移民的聚集地,而随着时代演变与区域发展,6、70 年代许多拉丁裔,尤其是来自多明尼加共和国的移民涌入,也让华盛顿高地成为一个具有浓厚中南美洲色彩的社区。

  所以,在《身在高地》的社区结构侧写中,我们看见了丰富多元却能互相认同的文化,看到了各种背景各种阶级的族群相处,看到了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共通点。

  故事一直在大刀阔斧谈“追梦”,也不时把“小小梦想”挂在嘴边,却非流于空有逐梦就能成功的傻白甜偶像剧故事。从角色的设定上,我们便能看到其背后的挣扎与难言之隐。

  这也是能为故事带来共鸣感的基础,更是能让故事之外旁观的我们有能够感同身受的锚点。

  从主角的共同点上来看,他们都是移民的后代。在美国落地生根,偏偏因为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对“家”的动摇。

  追梦太难,或许要为现实所迫,又或许这根本非自己所好的家,那么在这样多变的生态里,我们应当落地生根还是早日离开?

  谈追梦也谈移民,去或留之矛盾,这是很多移民后代的痛点,也是很多华裔子女的痛点。

  当人人都因为不喜欢这个地方而离开,又有谁可以捍卫我们的家、留住我们曾经的传奇?

  留下来风风光光地生活很难,说句离开也非想像般洒脱,鱼与熊掌兼得的两全其美是所有人的渴望,但又谈何容易?

  《身在高地》就着这个小社区众人的简朴故事,道尽了每个人背后都有本难念的经,也拷问了所有人:

  这一切情景的设境,在故事的人情冷暖里跳脱着夹杂,更为末段的小高潮和小升华带来几分感动。

  如果说《摘金奇缘》是黄种人的狂想曲,那么《身在高地》则可以被称之为一封写给拉丁文化的情书。

  美国华裔导演朱浩伟用一个自身背景嵌套进作品的尖锐笔触,时隔三年再一次点在了少数族裔的生活之上。

  不仅完全展现出外来族群试着在美国落地生根,找寻自身归属的坚毅精神,还在片中加入许多西班牙文和中南美洲的文化风情。似乎在低吟,追随着真实自我,才是最美的色彩。

  《身在高地》全片以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氛围,带给观众一段在过去许多歌舞片少见的绝无仅有体验。

  影片以多场实景拍摄的大型歌舞场面为主,融入了背景的地理环境与风貌,结合了超乎想象的美术画面和视听语言,把昔日的小型街舞,变成大型的百老汇式街舞,描摹出一次打通感官的真实。

  从开篇为了介绍人物而设计的一场打破第四堵墙技巧的街舞画面中,已经可以看到导演朱浩伟的场面调度风格。

  角色的步伐和各种日常音效被作为节拍,许多电影梗的歌舞搭配作为喘息,这之后,幕幕歌舞场面风格也没有任何重复和赘余。

  导演朱浩伟本身便掌握着不同舞种的节奏触点,而在结合了西班牙文与英文歌词,又有Hip-hop、Rap、流行曲等等不同种族元素的多种曲风融会贯通下,此次更是对每幕歌舞都做了精致的舞蹈设计。

  泳池那场戏的轻快感成功地证明了导演可以通过歌舞来讲故事的功力,主角追梦的脑海所想那段的后期视效加持更是展现了惊人的视觉效果。

  可是把音乐剧这个生长在现实环境的媒介影像化成大荧幕上的歌舞影像奇观,却非所有人都有能力驾驭。配合着华盛顿高地这个小社区的结构,让全片歌舞场面包罗万有,怎么看,《身在高地》都比同类的歌舞片来得破格。

  影片属于几乎所有对白都是唱词的歌舞片,就连内心的情绪都被用歌唱的形式展现来看,

  这种一镜直落的效果在导演灵活又写实的叙事手法中,一边让我们能够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也一边呼应了故事背景的种族融合。

  客观来说,《身在高地》精华了《舞出我人生》的歌舞片实操经验和从贾斯汀·比伯个人纪录片积累的艺术语言镜头感知,并结合了这些年来拍摄大成本动作片《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和《惊天魔盗团2》的商业气息,让歌舞场面在精湛之余还达到了言之有物,已经能够在歌舞艺术与大荧幕商业化上撬开了一个平衡点。

  歌舞片本身自带的重画面和音效而却叙事的问题让《身在高地》的支线冗余繁杂。这一点,从每个人物都有段独唱就可以看出。

  但当一部故事试图将所有角色纠结的关系与背景都全力刻画,那么也会顾此失彼,丢了重心不说,还让整个剧情如包子一样臃肿拖沓。

  就好像,虽然谈追梦讲爱情,但到底追梦的方式下他们干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甚至,对于对原作没有情怀的观众来说,电影对音乐剧的改编没有就影像化的过程做出歌舞场面选段的取舍也会让很多人在内景和外景里不断跳戏。

  但如果在夏日的当下来观看,想来《身在高地》营造的夏日消暑青春感可以从另一个奇特的角度消解电影垂直影迷的这份执拗。

  故事发生时间是个最酷热难耐的夏日,又遇到了世纪大停电的背景,完全切合了炎炎夏日的风格,让我们从内到外都能感到故事的那种“热”。

  《身在高地》亦以“热”攻“热”,结集了大量夏日元素来给大家降温。阳光与海滩、泳池劲舞,刨冰与雪糕之争……

  反正,全看你以什么态度,以什么期望值,以什么姿势看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