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固原抓住“春機”繪制生態圖景

发布时间: 2021-04-20 14: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日,在西吉縣將台堡鎮深岔村造林現場,620多名黨員揮舞鐵鍬,冒著雨雪栽植經果林,類似的火熱勞動場面在固原市各縣區隨處可見。連日來,趁著春雨滋潤大地的有利時機,固原市組織干部群眾上山下地,開展義務植樹造林,繪制生態圖景。

  深岔村在脫貧后,今年利用荒溝栽植1000畝紅梅杏。“按照畝收入2000元計算,3年后可為村民帶來200萬元收入。”深岔村黨支部書記馬明錄說。

  固原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植樹造林、觀光農業、文化旅游、城市綠化、美麗鄉村、庭院經濟、流域治理,在各縣區打造成規模的種植基地,真正種出風景、種出產業、種出財富,促進山綠與民富雙贏。

  今年,固原市實施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工程項目,計劃完成60.62萬畝造林任務,完成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工程5萬畝,並對15萬畝濕地加強保護與管理。同時,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投資4400萬元,實施第一批已批復的清水河固原市原州區段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和涇源縣黃河流域重點地質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恢復治理項目,申報爭取第二批國土綜合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多年來,固原市以“三山五河”為生態坐標,圍繞“一區五城”進行布局,持之以恆建強生態系統,筑牢綠色安全屏障。在做好生態修復工作的基礎上,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流域、濕地、農田、城市六大生態系統建設,向整體性修復、全域性保護、功能互補的完整生態系統邁進。

  固原市的生態建設雖然得到長足發展,但仍然處於修復提升時期,面臨生態脆弱、自然保護地監管能力不足、生態產業發展層次較低、新型經營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和挑戰。

  “樹種單一,林分結構不穩定,生態建設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受立地條件、氣候等因素制約,林木生長期長、成活率低,植被恢復慢,距離建成一個喬灌草搭配合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系統仍需時日。”固原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針對短板和弱項,固原市堅持保護優先,不斷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規范生態建設與生態恢復﹔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整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務等部門涉及生態保護和修復執法力量,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等建設項目的生態保護執法力度,嚴查各種生態破壞案件和違法行為。

  鄉村善治,村民勁往一處使(傾聽·鄉村振興新動能)數據來源:民政部、《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 制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一戶一票”選出村庄理事會,解決基層問題更高效﹔探索全新村級治理模式,讓搬遷群眾相處更和睦﹔打造智能化治理系統,村民有事“線上”辦﹔開出“小微權力”清單,干部履職…【詳細】

  著力培育更多“能工巧匠”(來論)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操作與培訓機構的理論實踐授課相結合,工作內容與技能提升相結合……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校雙制、工學一體,充分釋放出“新型學徒制”的政策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詳細】

  提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建立社區綜合服務站提供活動空間及各項公共服務、精准了解居民需求並聯系相關單位落實解決、根據相關標准建設完整居住社區……針對社區硬件設施建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弱項,讀者來信提出意見建議 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基礎設施建…【詳細】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