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元宇宙:可能落在巨头们的布局之外

发布时间: 2023-05-27 14:3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元宇宙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现实的物理城市空间将在元宇宙中实现数字化改造,因而元宇宙可以极大增强用户的空间感;另一方面,在地理空间信息、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将赋能城市管理部门实现对城市的实时化、精细化、动态化运营。

  准确来说,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在数字技术下的一个经典概念重生。然而受技术和产业规模限制,目前对于元宇宙的前景预测以及场景展望较多,距离其实际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热度持续攀升的元宇宙,数字科技巨头进行了哪些布局?未来还可能会出现哪些全新的落地方式?元宇宙产业又将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格局?

  目前,传统互联网红利已经达到顶峰并开始呈现出消退态势。毫无疑问,元宇宙的兴起为互联网企业点燃了新的希望,国内外各大数字科技巨头也纷纷开启了元宇宙的探索步伐。综合来看,在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的约束下,各大企业基于自身的特性、资源等内在因素,布局元宇宙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

  第一,硬件和软件布局模式。经过互联网领域的激烈竞争,数字科技企业深刻明白,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获得主动权。当前数字科技巨头对于元宇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布局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从硬件来看,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加快推动GPU芯片发展;业内人士认为,VR头盔或在未来10年内取代手机,Meta、苹果、字节跳动等企业加速在这一领域布局。从软件来看,Meta和谷歌在虚拟现实操作系统上展开激烈竞争;微软加快推出企业端应用的混合现实程序——Microsoft mesh。

  第二,商业场景布局模式。互联网领域具有显着的马太效应,往往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产业生态格局。根据预计,未来90%以上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并且具有比现实世界更大规模的场景连接功能。面对元宇宙所带来的新一轮巨大商业机遇,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依托其既有优势,在其优势赛道上加快对社交、电商、会议等元宇宙应用场景的布局。Meta、腾讯、GREE等企业加速推动元宇宙社交发展,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加快布局元宇宙电商平台,微软、Meta等企业不断开拓元宇宙会议场景。

  第三,基础设施布局模式。运营商在元宇宙竞争赛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元宇宙发展对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仍将是运营商。从当前布局来看,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预见到元宇宙的巨大商机:一方面,三大运营商联合成立了国内首家元宇宙行业协会,共同推进元宇宙相关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各大运营商也正各自独立地积极展开赛道布局。如中国电信今年启动了“盘古计划”,以5G创新应用增强其在元宇宙领域的竞争力;中国移动加快构建元宇宙算力网络,推进“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体系建设;中国联通则加快推动VR产业发展,夯实数字底座。

  当前,元宇宙产业的全球不均衡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我国也应进一步强化元宇宙相关科技产业布局,在未来元宇宙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当前,虽然已有许多数字科技巨头围绕元宇宙展开布局,但从整体上来看,仍是概念与资本的热度反映,相关布局方式也多表现为传统互联网商业赛道的争夺。从元宇宙的本质属性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未来元宇宙或将出现一些全新的落地方式。

  第一,公共服务。当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萌芽期,相关布局主要聚焦于商业领域,目前鲜有企业布局元宇宙公共服务领域,仅有韩国政府正积极推动构建元宇宙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元宇宙能够进一步克服时间、空间、语言等客观条件限制,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服务,在未来技术更加成熟的条件下,元宇宙有望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第二,智慧城市。元宇宙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现实的物理城市空间将在元宇宙中实现数字化改造,因而元宇宙可以极大增强用户的空间感;另一方面,在地理空间信息、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元宇宙将赋能城市管理部门实现对城市的实时化、精细化、动态化运营。目前,元宇宙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实际展开布局的企业并不多。

  第三,制造业应用。当前元宇宙主要应用于娱乐、游戏等领域,而元宇宙只有对物理世界有正向反馈才有现实价值。因此,业内对于元宇宙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充满期待。元宇宙可以推动不同产业链条实现场景动态可视化,推动制造业可视化、场景化、个性化改造。目前,已有小范围的探索实验,如百威英博通过与微软合作建立元宇宙酿酒工厂,可以远程实现对工厂里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实时掌控。但元宇宙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仍缺乏具体案例。

  第四,立体文创产业。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由于视觉仿真因素的全面融入,信息的表达形式从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空间,元宇宙将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实现内容输出,有力增强用户的真实感、临场感和沉浸感。在此过程中,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影视、动画、音乐等内容制作的全面升级,给文创产业带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当前,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文创元宇宙。

  作为信息形态与载体的全新升级,元宇宙正以“新物种”的姿态进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可以预见,各行各业只要把握住元宇宙的发展机遇,充分做好衔接工作,就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3个组成部分。

  第一,元宇宙技术产业。元宇宙场景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种数字技术综合集成。元宇宙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元宇宙直接相关技术,如XR、AI、3D、空间映射、数字孪生等;二是元宇宙底层架构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未来网络等,保证元宇宙系统的正常运转;三是元宇宙连接技术,如可穿戴设备、嵌入式技术、脑机接口、微传感器等,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稳定连接。

  第二,产业元宇宙。未来,在元宇宙的影响下,传统产业将被加速重塑和改造,实现从产业互联网到产业元宇宙的转变。一方面,目前与互联网结合紧密的电商、娱乐、社交、会议等细分领域,将加速进入元宇宙,届时这些领域将迎来体验升级。另一方面,当前与互联网结合程度相对较弱的生产、种植等领域,在元宇宙中,将实现对现有应用场景的超越。

  第三,元宇宙辅助产业。元宇宙所形成的虚拟经济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需要一系列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和协议为基础,推动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实现大连接,而这离不开支付、安全、信用、认证等辅助产业的支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北京人艺经典线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