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一江清水万重山|长江大保护让月生湖上是山阴的江阴碧水如练

发布时间: 2024-05-31 20:4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扬子晚报网5月31日讯(记者 薄云峰)5月27日至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联动长江经济带10省市网信办共同主办的“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分别走访南京、常州、江阴、宜兴、无锡、苏州、太仓等地。央视网、人民网、大江网、澎湃新闻、荆楚网、中江网、紫牛新闻在内的媒体团记者一路走访、调研、参观,主办方、各市的市委宣传部和网信办、各被采访单位精心设计路线、认真落实和讲解,让采访团的记者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记者们也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对于江苏在生态环境保护、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水利建设、河湖保护、科技创新、文旅创新、城市文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可圈可点、可看可感、可亲可触的建设成绩感到由衷认可和积极点赞。

  江滩披新绿,岸畔复葱茏。夏日蕴生机,生态更宜人。5月29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江苏采访行来到江阴,这片昔日工业繁荣的长江岸线,如今已蜕变为令人心醉的江阴“外滩”,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驻足。那些曾经因无序发展留下的“伤疤”正被越来越多的绿色“治愈”。

  步入长江大保护展示馆,一条长达160米的“长江记忆带”映入眼帘,它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引领人们穿越其中,探寻江阴与长江的深厚情谊。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讲述着江阴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江阴,依江而建、因江而兴,34.8公里的长江岸线见证了其繁荣与变迁。当长江在江阴段受到黄山基岩的阻控,江面骤然收窄,这里便成了“江海门户”和“锁航要塞”。“自古以来,我们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镇,不仅工商经济繁荣,文化底蕴也是十分深厚。”讲解员顾若楠介绍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江阴也面临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阴市遵循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三进三退”的战略指引,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高标准保护、城乡高品位建设相互促进的江阴路径。

  在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曾经的89家小散乱企业已被千亩连片的现代化产业园所取代。这里不仅吸引了10个项目的入驻,其中两个项目更是超过100亿元的投资规模。顾若楠表示,经过工改,这片土地的亩均税收预计将大幅提升至60万元。

  去除沉疴,焕发活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拆除危旧厂房、整治老旧园区等措施,资源、产业、土地、安全环保等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同时,江阴在高端产能和绿色产业上加大投入,努力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迈进,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未来产业积极布局。

  来到展示馆的三楼观景台上,俯瞰长江江阴段的美景,只见江面宽阔、货轮穿梭,气势磅礴的江阴长江大桥横跨其上。沿江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更是将江阴的山水之美、绿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唐朝诗人杜牧赋诗江阴的诗句千古流传,“逐波云来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诗句中赋予的意境在江阴得到鲜活体现

  拔掉“锈钉子”,镶上“绿丝带”。本着“还岸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江阴主动腾退主城区生产岸线,并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实施生态修复。于是,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因水而灵、因山而秀、因绿而美,长江在江阴焕发出新的风采与活力。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