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负负得正》和《柳舟记》被央视点名暑期档低迷影视寒冬怪谁

发布时间: 2024-11-20 08:0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暑期档即将落下帷幕,市场持续低迷,奥运会后也没有回暖,除了《抓娃娃》之外,各大影片都没有达到预期票房。

  如今的时代,早已经告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影视剧上映前,制作方都会想方设法吸引观众。

  《负负得正》采取了Livehouse快闪宣传模式,意在通过新奇的体验吸引年轻观众,但最后闹出一场关于演员在酒吧唱歌的风波,脱离了电影本身。

  古装剧《柳舟记》,侧重强调亲密戏份,宣传吸引眼球的卖点,忽略了作品的价值和内涵,被贴上“肤浅”的标签。

  过度营销和偏离营销,不仅无法传达影视剧的魅力和价值,反而会让观众产生反感,对影视剧本身亦是一种伤害。

  徐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逆行人生》被指“富人演穷人”、“消费苦难美化苦难”等,本想复制《我不是药神》式成功的他,收获满满的失望。

  有院线经理对《逆行人生》的票房感到意外:“按理说情绪也挺足的,现在观众的喜好我们也有点搞不懂了。”

  “现在做电影我觉得好难,因为拍一部电影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没看就直接喷,这样对一部电影来说不太公平。”

  暑期档票房如此不理想,影评人谭飞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如今电影的时长已经与观众对视频内容的消费习惯形成了对冲。

  也有业内人士提到,今年暑期档更难的是恶劣的评论环境,有电影没上映前就会有观众讨论一些负面的信息,网络上对负面内容的关心高过电影本身,从业者也很无奈。

  其实,很多时候,负面恰恰来源于物料和宣传预热剪辑片段,过度营销和爽点营销,反过头来,伤害的是电影本身。

  “又被短视频骗进电影院”和“还我电影票钱”的声音越来越多,该反省的难道是观众?影视寒冬又该怪谁?

  当信用被透支,当观众理性评价被定义为“黑粉”,当优秀的演员被埋没而流量天天霸占屏幕,观众为什么要走进影院?

  《姥姥的外孙》,上映2天,票房超过两千万,豆瓣评分已经升到9.0分,很多观众给出五星好评并自发宣传,这样的传播才更有力度。

  “和这部电影比起来,当今的国产电影几乎没有真情实意这种东西,充满了算计,算计观众哪里会哭哪里会笑,然而真实却是最动人的力量。”

  这段影评,感觉很中肯,当电影可以模式化和数据化到“操纵”观众感官时,观众还会一而再再而三走进影院吗?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