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我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咱就有多亲”

发布时间: 2024-01-08 21:2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从弱冠之年到三十而立,10多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边境管理事业,把满腔热血洒在了广袤无垠的祖国北疆大地上。他就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徐乃超。

  2008年入伍之后,徐乃超一直戍守在内蒙古西部的大漠边境。2014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2019年,部队转隶,他选择继续留在边境一线工作,并且主动下沉到基层一线,先后在乌力吉、苏宏图边境派出所,乌力吉边境检查站任外勤民警。

  2022年初,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计划在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边境地区组建抵边警务室,在责任和使命面前,徐乃超毫无犹豫,第一个报名。“向英模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更要有做的勇气。”徐乃超说。

  妻子李文娜不仅全力支持他的决定,还一同奔赴边境一线,正式组建内蒙古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携手承担起314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103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和治安管控工作任务。

  警务室设立在了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查干扎德盖嘎查,距边境只有15公里,周边交通闭塞,方圆三十公里内只居住着8户27名牧民。

  回想起刚到警务室的场景,徐乃超记忆犹新。“记得刚到警务室的那天,老天爷很不讲情面,以一场持续了三天的特大沙尘暴迎接着我俩。”沙尘暴过后,屋门被堆积的沙土挡住,徐乃超从窗户跳出去,将门口足有半米深的沙子铲走,妻子才走出房门。

  五间砖房一口锅,两人一狗一台车,是“戍边夫妻警务室”的真实写照。“没有饮用水,我们就从20公里以外的边防连队拉水;蓄电池功率太小,我们就把仅有的电量优先保障夜间照明和手机充电;没有信号,我们就买信号扩大器,增加信号覆盖……”风沙大的时候,睡觉前都要戴上口罩,防止被夜晚风沙呛醒。清晨起来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清理室内外堆积的厚厚沙土。

  71岁的敖云高娃患有老年慢性疾病,几乎每天都要到银根苏木做理疗,来回170公里的搓板路,加剧了病情发展。在得知情况后,徐乃超夫妇向上级争取配发医疗器材,建立便民卫生室。现在,老人的病情有了根本的好转。

  警务室还成立了便民商店、便民图书室、红十字救助站、快递代收点、党员E站、职工小家,小小的警务室变成了阿拉善左旗北部边境地区的“文化中心”。徐乃超夫妇也成功完成了由“外来户”到“自家人”的转变。

  “现在群众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我的感受是我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咱就有多亲。”一年多来,警民联合开展边境探查186次,劝返抵边人员300余人,构筑起了稳边固防的钢铁长城。

  参加工作以来,徐乃超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得个人嘉奖5次,去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今年5月,他被颁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如今,徐乃超依然行走在他挚爱的边境线上。“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向英模典型学习,把炽热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强烈的使命担当,把火热的青春融入祖国北疆。”徐乃超说。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