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世界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中国大运河有了自己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1-06-26 19:4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这意味着:这一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有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提到“大运河”时,很多人最先会想起那条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属于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2019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的三湾古运河畔开工建设,今年6月初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展览和运营交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具体实施。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一职也由南京博物院办公室主任郑晶担任。

  记者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微信公号上看到,博物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馆内常设展览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两大板块;另外还有“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隋炀帝与大运河”“紫禁城与大运河”等专题展览。

  为此,大运河博物馆征集了从春秋时期直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其中也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安徽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的宿北运河遗址出土的石铆钉,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回洛仓碳化粟米等文物,都陈列在大运河博物馆。

  走进这座博物馆,在展厅不仅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还能感受到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饮食风物、舟船样式、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态,体验到中国大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

  其中,那幅长达135米、高3米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则是特邀大运河流经的7个省(市)的15位书画家共同参与并创作的,前后历时一年多,最终于2019年10月完成,并先后于今年4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5月于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LOGO旁边,八个书法字体都是来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手,是标准的“颜体”,且个个皆有出处,是在流传至今的各种颜真卿书法作品中,找到这八个字(或部首),集字而成。

  最早的运河是公元前486年由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沟通的是江(长江)淮(淮河),该工程记载在中《左传》之中,是迄今为止所能查找到的历史文献中有关运河的最早史料,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时主流学者和官方明确的结论。

  第二阶段是隋朝时,隋文帝开挖了广通渠。隋炀帝即位后,开挖了通济渠和永济渠,改造了邗沟和江南运河,史称隋朝大运河或隋唐大运河,长度约2700公里,沟通了海河到钱塘江的五大水系。

  第三阶段,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元大都(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唐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长度约为1794公里,史称元朝大运河,也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前称。

  京杭大运河的概念,实际是从20世纪50~60年代时才开始逐步使用的。所以说,中国大运河起始于春秋、形成于隋朝,繁盛于唐宋、取直于元朝,疏通于明清、复兴于当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作为中国大运河中最主要的一段,京杭大运河在近代中国处于动乱时,很多河段水利工程荒废,导致河段堵塞,水源不足。新中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公里,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