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风不狂雨很长你真的是台风吗?——“三巴”

发布时间: 2023-10-22 15:0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从大风特点、云雨特点和温湿属性来看,“三巴”都不是典型的“台风”,但它确实是来自热带的气旋,属于台风家族的一员。它的非典型性质和结构制约了它作为台风的破坏力,不会有狂风,造成的暴雨主要依赖于时长积累,而不是强度。南海上的“土台风”中非典型的很多,有时挺难办的。

  昨天(10月18日)下午14时,在被编预备役(“热带低压”)一整天之后,它终于落上户——正式编为2023年第16号台风,得名“三巴”。今天上午9时,它登陆海南东方市,中午13时,它位于海南西面近海,强度是台风的下限:热带风暴-8级风。

  其实早在它17日14时编预备之前,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天了。至少在13日它的涡旋环流中心就已完整,在南海中部活动,但不同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胚胎,它的中心晴见多云,没什么像样的对流云系,主要的强对流降雨区域在南海北部海南岛以南的区域。它虽有环流中心但几乎静风,大风区也在北面近千公里外。

  本来这在台风“前”时代也算正常,但问题是围绕“三巴”这个特点是贯穿一生的,所以它的户口上得极难,13日有低压环流中心,外围早有强风雨了,但17日才编低压,18日才编号台风,根本原因就是它真的很不像台风,哪怕在登陆之后的今天也如此。

  可能略有夸张但这风雨在登陆点附近真的是微不足道。中心附近平均风力大部都在3-4级,海边局地才5级,最大阵风海边才7级,而30里的外围很多地方更是平均风力1-2级,最大阵风3-4级。

  风很“轻柔”,雨也如此,在登陆点东方市附近主要是小雨,局地有中雨,30公里外无雨,300公里外才有暴雨大暴雨。

  “三巴”这种中心风雨小于外围的特点,跟通常我们说的“台风眼区没有风雨”是两回事。台风眼一般10-20公里范围,而眼外百公里内是最强风雨区。“三巴”百公里内的风雨比300公里外的风雨都弱得多。更重要的是,“三巴”非常弱,弱到几乎落不上户,它压根也没有那种只有强台风才会具备的“台风眼”,它的中心附近几乎没有强对流云。

  外围的雨强大,总量累积起来也不小:未来几天两广南部多降雨,受对流总体不强的制约,雨强不会很极端,除了一小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以上到几十毫米外,大部地区雨强在10毫米以下,下得比较平缓。但时间长,累积起来普遍暴雨,大暴雨也不少,出现特大暴雨也有可能的。

  “三巴”不像夏季典型台风那样出生发展在一个完全属于热带的暖湿大气中,它其实是冷暖空气“搓”出来涡旋,这个涡旋里面一半干冷空气一半暖湿空气。这个涡旋低压的成因,与形成典型台风的最主要的机制“第二类条件不稳定”之间,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完全无关。这也是它在南海好多天了也没有怎么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为它确确实实是一个来自热带的气旋:1、它有完整的逆时针的气旋性涡旋风场,有低压中心,这是完全意义上的气旋结构;2、它生于热带区域,从南海中南部的北上而来。

  气象中就是这样的,当根据某种特点、物理机制定义了一个事物的时候,却发现该类事物中总有很多不典型的存在,这些存在连续的变化,典型的特点逐渐消失,却更像另一种事物了。“三巴”就是这样,它冷暖交织的空气结构更像温带气旋,但它又生于热带死于热带,所以被归为了热带气旋。尴尬的是,虽然它有些温带气旋的特点,但归为温带气旋也完全不对,差别更大。

  南海上的台风虽然都是“土台风”,但在不同的季节背景和环流形势下,其实有很多种类型,可能像“三巴”一样没有发展前途无甚大害,也可能会突然爆发式增长。由于它们离我们太近了,在9段线国界以内,一旦迅猛发展防范时间就会紧张,所以一直会被高度关注。

  但其实大部分“南海低压”都没有发展到需要编号台风的强度,所以每一次南海有了“热带低压”,我们都很纠结,到底编还是不编呢,又是那个老问题:可雄可雌的最难搞。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