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1986年江西73岁农妇扫墓看到自己的墓碑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往事

发布时间: 2024-05-27 14:33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在外人看来,她身形矮小、面容朴素,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农妇,但在她的背后,却隐藏着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和荡气回肠的战场记忆。

  这天清晨,一列从河南驶向兴国县的火车在车站缓缓停下,随后,乘客渐次下车,其中赫然有一名颤颤巍巍的古稀老人。

  只见她头发花白,腿脚已不方便,但仍旧精神矍铄,在一名年轻人的搀扶下慢慢走出车站,这名老人,正是刘法玉。

  土地革命时期,兴国县是着名的老区,很多红军将士在此牺牲,刘法玉前来拜祭的,正是她故去多年的丈夫赖来发。

  烈士陵园内墓碑众多,大量革命烈士在此安葬,刘法玉虽然腿脚不利索,但还是在家人的帮助下一系列地寻找。

  终于,在一块墓碑前,刘法玉突然驻足,脸上悲伤的神色已经溢于言表,自然,这块墓碑下埋葬的,正是赖来发的遗体。

  望着熟悉而陌生的名字,刘法玉一言不发,但泪水很快便布满双颊,这一刻,距离丈夫牺牲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迟来的悼念,显得格外凝重。

  突然,刘法玉将目光移向别处,原来,在赖来发墓碑旁,紧邻着的竟是写有自己名字的墓碑,上面还特意标注着“红军烈士刘法玉永垂不朽”几个大字。

  然而,刘法玉的儿子反倒是一头雾水,他的亲生父亲并非赖来发,所以对赖来发的事迹也只是有所耳闻。

  更加不清楚为何母亲的名字为何会出现在烈士墓碑之上,为了弄清楚真相,他立即找到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

  听到这个消息后,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层层上报,终于,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尘封已久的往事被徐徐揭开。

  1913年,刘法玉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家共育有7个儿女,刘法玉排行第六。

  7岁那年,因为生活原因,父母将刘法玉送到同乡赖家,给其长子赖来发当童养媳,从此刘法玉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好在,赖家对刘法玉还算不错,尤其是赖来发,一直对她以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刘法玉得以茁壮成长。

  1927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彻底毁掉了大革命,共产党员惨遭逮捕、杀害,也被迫转移至农村,继续进行革命。

  在农会中,她开始独当一面,任妇女大队长一职,发动了很多妇女、儿童参加暴动,每次打土豪、分田地,她都走在最前线,深受当地贫苦农民的拥护。

  值得一提的是,已成为革命者的刘法玉,本可以选择新式婚姻,结束自己和赖来发之间的封建关系,但她却选择与其相守,1932年还在组织的见证下完婚。

  在刘法玉的言传身教下,赖来发也开始积极参加革命,夫妇二人都坚信,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推翻万恶的旧制度、旧社会是必由之路。

  由于刘法玉心思细腻、处变不惊,她很快被组织安排前往赣闽边区的卫生部,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而赖来发则走上前线,夫妻二人,就此分别。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