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对于他而言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发布时间: 2022-05-25 20:3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电影《拆弹专家》中警察排爆的画面让人心惊动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人,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在危险的边缘守护群众的安宁与幸福,他们就是排爆民警,海东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陈亮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2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陈亮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从白面书生到一身藏蓝,转变的不仅仅是身份,更是心中的信念、肩上的责任,对于非公安院校出身的陈亮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从不气馁,体能不足就加强自身锻炼,警务技能不熟悉就强化训练难度,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用责任担当拥抱青春、逐梦而行。

  对于排爆民警而言,机会永远只有一次,胜就是英雄,败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若要成为一名排爆民警,其背后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日复一日的苦苦钻研和日积月累的实战演练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这个工作本身危险性很大,我们接触的都是爆炸物或者疑似爆炸物,平时的训练也相对比较严格,我们的防护装备差不多有二三十公斤,厚重又不透气,尤其是夏天在训练或者考核的时候,确实会感到很难受。虽然相比其他地区,海东地区涉爆类案件发生的不多,但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隐患增强自身的本领。”陈亮说。

  除了排爆工作,警用无人机应用训练也是陈亮工作中的一部分,去年,为进一步提升警务工作科技化水平,海东市公安局采购了一架专业的警用无人机,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陈亮第一时间开始研究无人机的性能,并与3名同事前往西宁市参加无人机培训,取得了无人机驾照。

  作为大队长,陈亮表示自己下一步要积极带领全队人员加强安检排爆与无人机应用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对排爆科目的训练力度,提高排爆人才的专业技能,为综合提升大队的整体处突反恐水平而努力。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防控如责任,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陈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早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陈亮就第一时间积极主动请缨去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但因当时还有其他工作没有交接完,没能参加,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年10月,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加速蔓延和多点散发势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较重,他再次申请参加防疫工作,这次他终于得以成行,并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坚守了10个月。在此期间,他与机场排查小组成员一同坚守,监督落实国内中高风险区域航班入青回海东人员的转运工作,实现机场和各区县卫生防疫部门的无缝衔接。

  “虽然任务重,风险高,人员紧,但我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来青人员开展排查,坚决做到不漏差任何一个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认真排查,反复消毒。因为我知道,我们在前哨多尽一份责任,后方就多一份安宁。”陈亮对记者说。

  在战场上,他是名副其实的英勇特警,可每每提到家人,他难掩对家人的亏欠和愧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需要经常值班备勤,更可能经常与危险擦肩而过。

  当记者问起家人是否会担心他的工作时,他说:“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聊过具体的工作细节,就是怕他们会担心。”

  “疫情发生后,我们经常一个多月回不了家,没有办法照顾家人,女儿会经常给我打视频通话,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有时候也会很想念她,但这是没办法的,不光是我,我们所有同志都是这样的。”陈亮说。

  陈亮是百万警察中的一员,甘于奉献、勇于付出,他以自己的忠诚、担当、敬业、奉献,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壮丽赞歌。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