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让世界读懂“惟平载道”的中国胸怀

发布时间: 2025-09-17 14:0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又一次打开察往知来的大门。于一切热爱和平与自由的人们而言,这是一次文明共鉴的交汇与交融;于一切渴望友谊与发展的国家来说,这又是一个深化共赢的机遇与平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应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方向前行的世界,因个别国家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而蒙上新的阴影。人类,又一次行进至历史的十字路口。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9月3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

  这强音,是对“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的有力阐释,让世界读懂中国,感知东方文明“惟平载道”的智慧与远见;这强音,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持续赋能,让中国拥抱世界,彰显中国政府命运共同的胸怀与主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平”的理念延绵久远,涵养着泱泱大国的文化基因。平安、平和、平衡、平治、公平、太平,这些概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一代代国人的价值取向与不懈追求。

  稽览《道藏》,“太平有象”;字里行间,“执正持平”。面对历史的考问,道家先贤接力守望,用嘉言懿行,写就“惟平载道”的中国答卷,并将这份责任和担当,镌刻在中华儿女的生命里,厚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出生机勃勃的文明场域。

  在道家先贤致力弘扬、践行“惟平载道”的同时,儒、墨、名、法、阴阳、杂家、农家等学派也同频共振,在以和为贵、以平为福的价值取向上“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呈现出高度一致。

  如儒家以平为初心,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平治天下为目标;墨家以平为核心,提出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等思想,主张和平友善,反对战争暴行,呼吁团结统一,提倡取用平衡;法家以平为秩序,认为“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的根源在于“贫富之不齐”,提出应该“以天下物利天下人”“论其税赋以均贫富”;杂家以平为指南,强调贵公去私,“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农家以平为抓手,以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富裕为主旨,提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些,均赋予了“惟平载道”更加丰富的内涵、久而弥笃的使命。

  也正是在一位位先贤以平为美,以平尚同的交流共鉴中,在一代代国人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如虹征途上,“惟平载道”的中国智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

  作为中华文明的朴素智慧,“惟平载道”不仅寄托着古人的美好愿望和朴素的治国理念,更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被赋予了现代化的注解。

  “自立者,人恒立之”。没有“站起来”为基础,平,便是镜中花、水中月。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无论民族、男女、老少,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文化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新局面。中国人民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斗争精神,站稳了平等的脚跟;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国际主张,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衣食足,则知荣辱”。没有以“富起来”为依托,“平”则难免成无基之台、无源之流。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是硬道理”照亮中华民族振兴的航程。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书写了:平不是低水平生存,而是高水平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不是绝对平均,而是有序进步,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博采众长,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平也不是一花独放,而是两翼齐飞,既有物质文明的富足,亦有精神文明的丰裕……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没有“强起来”为保障,平,难免成无力之脉,无堤之岸。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平等、和平生活的追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带领人民绘就了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维护公平正义的中国画卷。

  平,并非孤立的,而是系统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平,也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平步青云,而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公私分明,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这种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修平,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同向发力。既注重富强、民主与文明、和谐的相依相存,也注重自由、平等与公正、法治相辅相成;既注重爱国、敬业与诚信、友善美美与共,也注重理论自明与行动自觉的知行合一。

  这种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通阔畅平,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道合志同。既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拒绝封闭僵化、不走霸道歪路,也不为他人左右、不走易帜邪路。

  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问,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内劲”,需要中华儿女的万众一心;也离不开“外功,要有世界和平的共建共享为保障。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新考,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贡献了中国方案,让世界再次感受到“惟平载道”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胸怀。

  这也对我们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涵养“惟平载道”的浩然之气,激发传统文化的鼎新动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站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局高度、长远角度,认识“平”的丰富内涵,做到知高知低、知动知静、知直识曲、知内知外。

  “高下相倾”。知高知低,即要看到“平”既有同一性,也有多样性;既有一望无垠的“平原”,也有平坦开阔的“高原”。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强求世界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文化习俗等方面完全一致,而是追求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差异化发展。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长短互补、共同进步。

  “动静有常”。知动知静,即要看到“平”既有稳定性,也有发展性;既以坚如磐石的传统底气为基,也以向高登攀的创新锐气为核。进而更深刻地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在一时、急在一项,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也不能自满懈怠、僵化停滞,而要主动作为、勇于改革。强调因时制宜、解放思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大直若屈”。知直知曲,即要看到“平”既有规范性,也有灵活性;既要把握“地平线”“海平面”的基准导向,也要认识到“地平线”“海平面”平中有曲。进而更全面地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要坚守底线思维,常问“航标”对不对、“船舵”稳不稳;也要善于灵活调度,常想“航线”优不优、“船速”快不快。强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坚守底线、追求实效。

  “内修外养”。知内知外,即要看到“平”既是“内家功”,也是“外家拳”;既需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内部结构,也需扩大外部影响、拓展外部合作。进而更明确地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内外联动、高效互动的,要深化改革,打造和谐发展的“中国样本”;也要扩大开放,提高我们的知外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消解外界的误解误读甚至歪曲抹黑。强调因事而化、力戒空谈、知己知彼、广交朋友。

  具体到宗教工作而言,我认为,当前最迫切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和平为己任、以公平为要义、以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平,是平台。宗教阵地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平台,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能把宗教文化平台,与国家安全、与两个大局割裂开来,而是要通过“惟平载道”的价值共识和价值整合,涵养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要清醒地认识到,平,是平常态。宗教中国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也事关宗教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在我国宗教工作中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其既是保护规范合法宗教、制止打击非法宗教的必然选择,是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所决定的有效路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要清醒地认识到,平,是空间的连通。宗教中国化,并非关起门窗“说中文”,而是敞开大门通世界。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纽带作用,与世界各国热爱和平、尊重中国的宗教界人士和信众,开展学术交流,发展友好往来,宣传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之美。

  要清醒地认识到,平,是与时代同行。宗教中国化,不能以甘当“老前辈”为荣、止步于“原宇宙”,而要敢闯“新大陆”、会用善用“元宇宙”。要在互联网时代,掌握技法、熟悉算法,向《哪吒》学习,向《黑神话:钟馗》学习,向《哈利·波特》系列文创学习,深入挖掘道家传统文化,打造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文化IP,向世界精准表达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敢于斗争的“惟平载道”胸怀。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