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文旅融合幸福交响
“咚、咚、咚……”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广场传来三声铿锵有力的木鼓声。木鼓,佤语称“克罗克”,在佤族文化里代表吉祥和祝福。“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佤族木鼓在敲击下发出的铿锵声响,也是村寨中幸福的回响。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总书记殷切嘱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司莫拉佤族村距腾冲市区13公里,有5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佤、汉、白、傣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乡亲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20年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日,记者走进司莫拉佤族村,近距离感受这个边疆民族村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新貌。
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驱驰,转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环抱、梯田连绵、山泉潺潺,司莫拉佤族村的寨门,掩映在绿荫中。“村在林中,林中有村”的选址,展现了佤族先民天人合一、与自然融合的理念。走进寨子,沿火山石铺就的道路缓步前行,只见寨花(木瓜花)俏立枝头、寨树(芭蕉)枝叶繁茂,土墙黑瓦的佤族民居错落有致,神秘的牛头图腾和壁画随处可见……历经数百年悠悠岁月的传统村寨,通过保护性发展,如今仍然散发着远古阿佤原始气息。正值暑期,一拨一拨的游客正在合影。有朋自远方来,村寨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佤族男女老少,敲起象脚鼓,一起“加林赛”(佤语:意为大家一起排队跳舞),用独特的甩发舞和欢快的竹竿舞,表达着欢迎和喜悦。
“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但这里曾经却是“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后来,经过‘草改瓦’、危房改造等,我们的佤族群众住上了宽敞又舒适的房子。”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见证了司莫拉佤族村的蜕变,“司莫拉的佤族风情是一张烫金的名片,我们不能抱着金砖要饭吃。这些年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支持下,我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还原佤族风情,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村子越来越好。”
“欢迎大家来到司莫拉佤族村,我是景区的讲解员。”正在给游客讲解的赵颖今年22岁,之前在腾冲县城做服务员,去年回到家乡开始从事讲解员工作。土生土长的她,给游客讲解家乡的变化时总是特别自豪,“我们走的这条路,以前是泥巴路。现在这条路被称为幸福大道。”随着司莫拉名气越来越响、游客往来不绝。像赵颖这样以前外出务工的人很多都回到了村里,如今近100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穿过幸福大道,走上蜿蜒曲折的山道,在赵颖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秘境——由古树群落汇集而成的大箐,意思是有树有水的小山谷。“这就是我们佤族人说的‘接新水’。”顺着赵颖手指的方向,只见清澈的山泉沿着竹槽缓缓流下。在古树群落下,7眼大小不一的山泉依着山势分布。箐内分布着很多密集的地下泉眼,属于低温温泉,滋养着村落。绿水青山是资源,也是资产。赵颖介绍:“佤族人敬畏自然,更保护自然。我们还对古树实施挂牌保护,保护牌上除了标注学名、科、属信息外,还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可以进一步了解树木的详细信息。”
收紧腰机,用细棍按压经线,轻挑织孔,梭引纬线穿过织孔、拉直、梳板打紧……走进村口的民俗文化陈列馆,佤族织锦姑娘席地而坐,正在有条不紊地用传统腰织法织着锦布。佤族没有通用的文字,通常以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而织锦则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一经一纬人间织,一丝一缕若云霞。佤族人民将无尽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其中,形成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山河纹等传统纹样,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是值得品味的文化符号。游客们或蹲或站,围观、聆听织锦老师介绍:“佤族织锦所用的纺线原料以棉、麻为主,所用的染料大多就地取材,用天然植物和矿物熬水制成染料。”目前司莫拉村已有70余户村民统一定制了传统佤族服饰,通过再现传统织锦、酿酒工艺等方式,推动古村落历史人文活态传承,进一步打造和展示民族文化。
佤寨大变样,体验更丰富,发展也打开了新空间。随着资源、生态、文化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司莫拉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2020年6月,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司莫拉佤族村73户人家全部入股。赵家清介绍,“村民变成了‘股民’,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增收入,每家每户参与到寨子的发展中去。”2023年,村里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随处可见的笑脸,洋溢着司莫拉人的幸福指数。
“福”、“禄”、“寿”、“喜”,4个刻着字的大米粑粑刚从模具里翻倒出来,大米的香气扑面而来,再烤一烤,冒着热气的米团便被一抢而空。每天,村民李发顺一家早早起来,将泡好的大米蒸上,反复上锅蒸两次,再揉成香软的粑粑,广受游客青睐。10多年前,一场车祸使李发顺严重受伤,几近瘫痪,成了特困户。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李发顺的农家小院,详细询问脱贫情况。几年间,李发顺凭借勤劳的双手制作粑粑,翻修房屋,改造餐厅,他笑着感慨:“去年一年,我家的小餐馆挣了近10万元。住新房,挣活钱,日子就像大米粑粑一样甜!”临别时,记者与李发顺互加了微信。他的微信名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多诗意的名字、多励志的语言、多美好的愿景、多阳光的笑脸!一家一户的变迁,就是一村一寨的真实写照。司莫拉人相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跟着共产党走,自强不息,苦干实干,新时代的幸福之歌一定会越唱越嘹亮。
临别之际,夕阳余辉下,寨口“让幸福的地方更幸福”红色大字染上了一层金色。象征幸福和希望的震天木鼓再次敲响,响彻佤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旅”在“旅”也在“文”。司莫拉佤族村努力找准文旅融合的发力点,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让幸福滋味更加醇厚绵长。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 (01-12) 斗战神45级野外精英怪又是什么梗?
- (06-09) 快来给你的“肺”放个假
- (06-14) 警惕!这种病已进入高发期
- (11-23) 海信视像董秘回复:在“大显示”战
- (01-03) 有关辽油一高吧什么情况?
- (11-20) 知名辣嘴主持跨界电商金星力荐的Sp
- (09-26) 1993年他带狗参演电影老人与狗上映
- (03-04) 关于方框内打钩符号发生了什么?
- (11-04) 【走进乡村看小康】吉林辽源今胜村
- (04-13) 情满羲里娲乡桃红成纪大地
- (10-06) 关于虎踞龙盘网友如何看?
- (03-16) SoulAPP创始人:Soul带你找寻灵魂
- (04-05) 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春节是起源于什
- (07-15) 腾讯qq无故冻结账号 发生了什么?
- (05-31) 干着坞长的活精准指出陈陈陈两痛点
- (07-27) 22年前获救胎儿成抗洪战士 男儿志
- (07-02) 西宁市城中税务:党员干部“授旗领
- (09-10) 董事长回应性侵儿媳事件 简直禽兽
- (05-04) 乔丹93年季后赛对阵尼克斯砍下54分
- (07-06) 喋血湘江--红军几乎万劫不复
- (11-30) 护手霜可以擦脸吗到底是什么原因?
- (09-14) 南宁:武警官兵自制“强军牌”月饼
- (01-31) 关于聚宝盆剧情是传言还是实锤?
- (01-15)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
- (07-15) 隋棠姚元浩究竟怎么回事?
- (11-11) 医疗mz16到底是什么原因?
- (08-31) 北京一女孩被五人轮奸哭着哀求:我
- (07-21) 52LV8710匹福特F-150猛禽R发布
- (09-05) 中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具
- (08-22) 路虎4S店金牌销售P图诈骗客户120万
- (08-27) 诸子百家(zhū zǐ bǎi jiā)是真
- (07-28) 杜特尔特:想首批用上中国疫苗 这
- (10-25) 张辰:以更长的时间纬度理解城市更
- (12-01) 朗欣特足浴盆发生了什么?
- (08-01) 国盛证券:维持君实生物-U(688180S
- (08-01) 中国恒大集团稳了
- (06-23) 思明区红色文创展开幕
- (07-04) 关于详搐耙泛后续报道是什么?
- (11-04) 重庆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无
- (06-18) 然后去做应急心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