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1973年毛主席下达命令八大军区司令进行调换背后深意令人反思

发布时间: 2023-04-12 20:5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1973年中, 我国建军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重大高层变动,不光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际上也曾引发热议。对此邓公还曾赞叹,没有人比伟人更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1973年伟人对军队做了什么调整,又为何这样做呢?

  1971年,伟人亲自南下视察,来到华南军区时,发现一些部队出现队伍松散的现象,松散现象非常严重。原本伟人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然而直到调查小组抵达其他军区伟人才发现,类似的情况也存在。

  回到北京,伟人将周总理叫到身旁,提出了整治军队的想法,他说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呆太久,待久了就变得没有创造力,更不会接受新鲜事物,放任不管的话势必会影响国防安全,眼下必须要进行改革。不过全国十一大军区司令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从哪里开始也是一个问题。

  1973年12月21日,八大军区司令员齐聚一堂,随后伟人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中来到了会场,周总理和叶帅也相继入场。在会议上伟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今天特意把大家请来,就是为了开个军委会,是关于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问题。话音刚落,几位司令员的表情都变得十分凝重。叶帅主动出来表示,军区对调至关重要,如果交接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这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率先站起身来,表示坚决服从伟人的决定。其他人也开始纷纷表示同意这个决定。

  会议的气氛总算活跃起来,然而韩先楚司令却突然表示,从以往的实战经验来看,调换军营是兵家大忌,更何况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万一敌人趁虚而入那就危险了。其实伟人对此也有顾虑,但是新到一个地方,困难总是会有的,只要经过磨合,总会慢慢的顺手。伟人原本还想亲自主持大局,可是此时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工作,于是主席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邓公。

  1973年,八十岁高龄的伟人突然下令,将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并让邓公指挥交接工作。虽然这时的邓公刚刚回到北京,很久没有参与中央的事务,但他的威望依旧很高,与各大军区司令也都有接触。在伟人的引导下,邓公颁布了对调方案。

  在接到命令后,许世友将军在安排好工作后,第一个就乘坐飞机到广州上任,之后远在福州军区的韩先楚将军也迅速完成了对调工作,举家北上,立即赶赴兰州,与原兰州军区的司令员进行了对调。韩先楚为我国守卫海疆多年,每一座福州的海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接到命令之后,仍然义无反顾的奔赴兰州战场。

  当时任职北京军区司令的是李德生,他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受到了伟人的格外看重,后来更是成为了副主席之一。当他接到调往沉阳军区的指令时,虽然有些不舍,但他丝毫没有抱怨。而且当时沉阳军区的陈锡联与李德生在红军时期就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这对老朋友都愉快地接受了命令,仅在一周之内就完成了交接工作。

  随后武汉军区的曾思玉与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做了对调,广州军区的司令员丁胜最后来到南京接替了许世友的位置。至此,八大军区司令全部调换完毕。

  不过让大家十分不解的是,为何只安排了八大军区的对调工作,剩下的三军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后来邓公才揭开了谜题。原来当时其他三个军区司令员都是刚刚上任,正处于和部队的磨合时间,并不存在军事力量僵化的问题。而其他的军区都已经在所属地区固封已久,有的甚至已经长达十几年,他们需要新鲜的刺激和配合来提高军事力量。

  所以在对调时,伟人还特意安排只调动了司令员,与司令员密切相关的军区政委却不做变动,这样还可以避免政委和司令员因为过于熟悉而失去了相互监督的作用。而且留下的军区政委还可以帮助新的司令员尽快熟悉新的军队,以稳定军队的思想意志,保持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调换命令下达后,各大军区司令员仅在十天内就完成了所有对调工作。此消息一出就迅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有一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一举动令人不可置信,这些已经在岗位上工作十几年的军人,原本熟悉的都变了,恐怕军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事实证明,伟人的这项决定是十分明智的。军区司令员的对调不仅让将领们时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在思想上保持紧张,还为军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这个军队都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