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有关变(biàn)化(huà)多(duō)端(duān)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发布时间: 2024-08-17 21:15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本报讯(记者高倩)从开始创作到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搬上舞台,张茜、谭钧元、李傢秋的作品《狂人和卡夫卡们》只用了两个月。这是一次压力不小的“极限”创作,作为北京人艺2024年编剧、导演人才培训班的创作成果之一,《狂人和卡夫卡们》凝结着3位学员的灵感、汗水与提升——昨天,《狂人和卡夫卡们》在人艺小剧场上演,为期3个月的培训班也正式结业。据悉,这次培训班是北京人艺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首次对编剧、导演人才进行联合培养的专业培训项目,汇聚了15位平均年龄为28岁的青年专业人才。

  培训班班主任吴彤清晰记得101天的点点滴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授课,30天内,北京人艺院内外的42位专家学者讲授了126个课时的讲座,覆盖编剧、导演、舞美、表演等各个领域;第二阶段则是艺术实践,学员们以编剧、导演组合搭档的方式分为4个小组,将专业理论付诸实践,最终在人艺团队的协助下创排并落地呈现了《忆犹未尽》《夜班公交C49》《明天,再一个明天》《狂人和卡夫卡们》4部原创及经典改编作品。培训过程中,北京人艺同时安排了大量观摩与实地采风活动,在首钢园、运河畔,生活中丰富的灵感与素材向学员们迎面展开。

  “这次的学习跟学校学习不同,我们更加强调从实践出发。”北京人艺创作室负责人、培训班教学组成员唐烨说。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寄语学员们,今后的创作勿忘“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真正优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不是靠简单的想象就可以得来的,许多的经典名作都‘从生活中来’。”冯远征也期待大家发扬在人艺感受到的“一棵菜精神”,在最后的汇报演出阶段,导师、舞美、演员、宣传团队都给予了学员们全力支持,“希望你们可以感受到北京人艺对待创作的严谨和认真。创作过程中,冲突、不解也许都会出现,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共同成长,把最好的舞台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101天可能是一生中最忙碌、最有深意、最值得铭记的一段旅程。”张茜说。大家白天上课,晚上赶到剧院看戏,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谭钧元被所有人专注投入的氛围深深感动,“大家都倾尽全力,在北京人艺这座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里汲取养分。”15位学员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大学、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等多个院校院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发现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搭建平台,是这次培训班的本意与初心,它不仅是为人艺的未来创作进行的储备,也为整个话剧行业积累了更多新生力量。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