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平度古庄于姓有位名人叫做于聘三在清初曾有止杀之功

发布时间: 2023-06-19 14:1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不过,清代的县志对此多有避讳,只记载清军攻打于七之经过,而不提及平民之死伤。进入民国之后,相关事迹才逐渐出现在官方文献当中。平度和莱阳都位于清军进军胶东的线路上,因此两地县志都有相关记载。

  实际上,即便是记载,也是通过表彰“义举”的形式进行侧面描写。莱阳有“贾人卓识”,平度有“聘三止杀”。本文要讲述的,就是“聘三止杀”的这段历史。“聘三止杀”这个词当中,聘三是主人公的名字,他叫做于聘三(三聘为古代典故,以三聘或聘三为名者不少);止杀是他的功德,在清军进军过程中,他以一己之力,救下了不少人。此举令人想起金元之际丘处机的“止杀”典故,因此称为“聘三止杀”。

  打开平度地图,视线移到西面,在原马戈庄镇驻地东面,有个古庄村(现分为南北两村)。在历史上,古庄是平度有名的于姓聚居地,于聘三就是古庄人。史称:“于聘三,古庄人,少孤,明大义。”因为身处明清之际的乱世,于聘三没有科举入仕,而是进入登莱青道台衙门,成为一名幕客。于七第二次反清是在顺治十八年,转过年之后的康熙元年,清朝从外地调派的大军就进入胶东。

  大军过境,地方有供应粮草之责。登莱青道员也准备下发公文,向各府州县征集粮饷。明末清初,屡有变乱,民间早已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于聘三以幕僚身份向道台建议减少摊派的份额。他的意见最终得到了采纳,这实际上也不啻于救活了很多人。而在当时,胶东各县多有响应于七的人。清军想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震慑人心,因此多有开刀之令。即以某地为界限,过此地即开刀。根据史料记载,清军原本在平度选择的界限是麻兰(原为麻兰镇驻地,现合并至白沙河街道),过了麻兰就开刀。于聘三泣求多次,终于说服清军将领把界限改到了小沽河。小沽河是平度州与莱阳县之间的界河,过了小沽河,其实就相当于出了平度。

  看到这里,或许平度人会心存感激而莱阳人感到无奈。但其实这只是于聘三的缓兵之计,他并非想祸水东引,而是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因此,当清军过了小沽河之后,他很快就拦在清将的马前,请求暂缓开刀。清将一开始很是恼怒,但一方面于聘三有登莱青道台幕僚的身份;另一方面,他下跪请求,其情可悯。一番交涉之后,清将答应,在一箭之地范围内,暂不开刀。此时,于聘三弯弓上马,一边向前跑一边大声呼喊,利用这一箭之地的缓冲,提醒前面的百姓速逃。史称:“逃奔得脱者无算。”

  在民间,关于此事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就是认为他有功德,还有一种看法是认为他给清廷效力协助镇压于七,不宜褒扬。以笔者个人观点来看,身在岗位或许身不由己,但就“止杀”这件事来看,他还是值得称赞的。于七反清失败之后过了没多久,康熙七年,于聘三辞去差事,回家归隐。他的后世子孙,多以读书入世而闻名。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