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活”与“准”:黎雄才揭示速写艺术的精髓

发布时间: 2025-05-13 14:3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黎雄才,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影响深远。他对于速写与创作关系的见解,犹如一盏明灯,为后来的艺术家照亮了探索之路。

  在黎雄才看来,速写是创作的根基,是艺术家捕捉生活瞬间的有力工具。他强调“写生方法有二字:一曰‘活’,二曰‘准’” 。所谓“活”,就是物我皆活,能活则灵,灵就能变,活无定法,法从对象而生。这意味着在速写时,画家要全身心地投入,与描绘对象建立深度的连接,捕捉其最具生命力和独特性的瞬间。而“准”,则要求画家目力准确,下笔精准,形神兼备,不能仅仅追求形似。只有做到“活”与“准”,速写才能成为有价值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源泉。

  上世纪40年代,在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他在乡亲们的资助下,踏上了长达8年的写生征程。他的旅行写生日记,从3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其中包含了人物、树木、山石、瀑布等几乎所有物象的速写。这些速写不仅是他对生活的记录,更是他艺术风格形成和升华的关键。例如,他在1977年创作《奇石》前,就通过速写记录下乘船经过广东江门时所见之景,为后续创作积累了生动的素材。

  创作《武汉防汛图卷》前,他更是绘制了大量速写。当时,作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的黎雄才,被军民一心、顽强抗灾的精神深深感染,在救灾前线用速写记录下军民艰苦卓绝的抗灾斗争场景。这些速写作品是对武汉人民救灾生活较为客观的记录,通过长期的实地体验与写生,他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描写和把控复杂场景的能力,为绘就这一表现现实斗争复杂场景的画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完成的《武汉防汛图卷》采用全景式构图,以整个防汛历程的发展为时间线索,生动展现了从洪水暴发到防洪抗灾成功的全过程,成为反映新中国、新社会建设风貌的代表性作品 。

  对于创作,黎雄才认为要走进大自然中观察写生,获取一手资料,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富有思想和新意的作品。他一直坚持“折衷派”“折衷中西”的山水画创作理念,加之受现实主义文艺路线的引导,其创作擅长以传统笔墨、现代视角写现实之真情真景。在创作《韶山朝晖》时,他曾拿出当年在韶山附近的写生速写给学生看,并强调湖南的松树与黄山、泰山等地的不同,必须仔细区分,不能混淆。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写生素材的重视,以及在创作中对细节和真实性的追求。

  速写是黎雄才创作的重要基石,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灵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创作则是对速写素材的提炼、升华与再创造,是将生活感悟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的过程。他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速写积累和深入生活的观察,才能在创作中展现出真实而动人的艺术力量,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