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清逸一枝秀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1-06 11:5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烟火气”成为热词。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全国多地再现“人从众”。特别是各地跨年活动,各城市更是人山人海。据文旅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

  和元旦假日的热闹氛围和人气旺盛看,“0.44%和4.0%的数据,似乎远未达到市场预期,也未迎来人们希望的报复性消费。这很正常。三年疫情,每次疫情形势好转,市场和公众都希望出现报复性消费。然而疫情多次反复,不仅对消费市场带来“点刹”,也拉低了人们收入,抑制了消费动能,消磨了消费信心。

  2023年元旦假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特别是“乙类乙管”后市场真正迎来“后疫情时代”。元旦假期,各大城市纷纷达峰,虽然很多人经受了“阳”的痛苦考验,、但是疫情带来的焦虑和恐慌降低。防控政策的调整,也提升了市场和公众信心。就此而言,元旦假日可谓真正开启“后疫情时代”的拐点。国人跨年夜的狂欢,街头烟火气的回归,看似消费市场的热旺,更多是人们欢乐情绪的释放。当然,城市烟火气的确拉升了餐饮消费,商圈经济十分火热。热闹的氛围释放了人们的欢乐情绪,也拉动了激情消费,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报复性消费。

  即使火热的餐饮消费,也未达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元旦假日电影票房突破5亿元,也只能算是电影市场的回稳复苏。至于文旅市场,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在冬季热点旅游城市的“热”上。文旅部数据显示,三亚、西双版纳、昆明、厦门等地成为北京和东北三省游客“避寒跨年”主要旅游目的地,三亚更被业内称为“开了旅游复苏的第一枪”。虽然三亚最终的旅游消费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三亚旅游的热度不减。三亚当地的旅游业者认为,景区客流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

  火热的三亚旅游也并非真正的“报复性消费”,而是疫情形势好转和季节因素的双向驱动。毕竟,处于海南的三亚属于热带地区,一直都是国人冬季的旅游目的地。三亚旅游的“一枝独秀”,给“后疫情时代”的文旅消费开了好头,带来了希望和愿景。其他城市,元旦假日的文旅市场主要还是城中游、近郊游和夜经济。原因在于,元旦假日期间,各城各地还处于疫情达峰(未达峰)的转型期,“阳过”“阳康”的人们还处于身体恢复期,有些重症患者还在住院,有些家庭成员已经去世...无论哪个方面,都不是扎堆出游的好时机。

  三年疫情导致经济下行,作为“三驾马车”主引擎的消费动力也开始衰减。体现到家庭和个人,就是收入减少,消费诉求减弱。故而,一方面是疫情抑制的消费动能在元旦假日释放出来,另一方面则是疫情严重消磨了内需动力和消费愿景,而后者的影响远大于前者。

  通过热闹看门道,不要执着于元旦假日的文旅市场“满血复活”,也不要追求激情的“报复性消费”,而要着眼于稳扎稳打笃定前行,通过恢复经济运行的元气,激活供给和消费两端的活力,从而实现经济全面复苏。在此基础上,内需功能才能好转,消费动力才能提振。

  “乙类乙管”解除了疫情对市场民生的结构性障碍,也消解了人们的焦虑恐慌情绪。在此情势下,去年一揽子稳经济存量政策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利好政策相互迭加,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助力。宏观经济复苏前景转好,“三驾马车”驱动更加有力。供给侧好起来,内外大循环动起来,就业形势好转促进收入增加,消费才能线亿人的消费诉求才能形成蓬勃活力。元旦之后是春节,春节之后还有清明和五一小长假。若“乙类乙管”后疫情不再波峰起伏,年内假日经济若能突破2019年同期指标,中国市场即使没有“报复性消费”也会迎来稳中向好的常态性消费。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