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科普|坊间广为流传的脑卒中防治“妙招”真的有用吗?

发布时间: 2024-01-14 08:0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高,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对脑卒中的防治日趋重视,但对于如何防治,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些家庭群里父母长辈转发的“科普”、坊间口口相传的防治“妙招”,真的有用吗,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辨别真假,走出脑卒中防治的误区。

  每到春天或者秋天,神经内科的门诊就会热闹起来,原因是很多患者会在这段时间找到医生主动要求输液。“大夫,我身边的人都说春天秋天要输液,疏通血管”。

  中老年人中广泛流传着“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的说法,这种来历不明的防病治病理论对于他们而言,有时候甚至成了一种心理依赖。很多人甚至认为卒中就是血管堵了,只要能输液,就能缓解血管的堵塞情况,能够预防卒中。如果今年没输液,就是没预防,得卒中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的观念是大错特错的,面对一脸虔诚要求输液的患者,医生都要苦口婆心地将其劝退,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众心目中常用的“通血管防卒中”的输液用药,一般多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扩血管的西药注射剂。不论使用上述两种中的哪一种,作用时间一般均为 6~8 小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作为辅助治疗可以短暂的治疗作用,并不可能永久地“通血管”。盲目的“定期输液通血管”很有可能预防不成反招病。再次强调,输液不能使血管变软,也不能疏通血管、清除斑块,无法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想要通过定期输液来预防卒中的以老年人为多,这部分人群一般心、肺、肝、肾功能都在减退,除了要承担上述风险外,过多输液还会增加各脏器的负担,这些都可能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危险。

  研究表明:低剂量(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使用同时需警惕出血风险。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低剂量阿司匹林仅用于预防部分缺血性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梗。而对于既往有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的人群来说,服用阿司匹林易增加出血风险。所以作为一级预防,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权衡治疗获益和风险,不是所有人群都可以吃。

  如经过医生评估,存在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但应遵医嘱服用,切勿擅自调整剂量,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问题。

  目前脑卒中常用防治药物,虽有一定副作用,但仍旧是可以接受的。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与说明书写的多少没有关系。他汀类药物虽可能出现肝酶升高或肌酶升高,但经过调整药物都可以逆转,因此不要被说明书吓到了。对于阿司匹林,因为它有出血的副作用,只是有出血性疾病和脑出血风险的人不适宜,大多数人群是适宜的。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患者不想坚持服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脑卒中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断断续续服用阿司匹林,达不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有人笃信吃某些特殊的食物,可以预防脑卒中,还有的人每天都吃纳豆、卵磷脂、健身茶。这些真的能预防卒中吗?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有时候规律生活甚至超过科学本身。任何食物,包括我们常说的纳豆、卵磷脂等,真正有效的并不多,其实最好的食物还是我们每天吃的这些蔬菜水果。保健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治病。通俗点说,保健品不能当药吃,更不要指望它们能治好你的什么疾病。

  其实他汀类药(如立普妥、辛伐他汀等)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他汀类药物在以下情况需要停药: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服用后出现严重副作用,如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存在肝严重受损及横纹肌溶解等高风险时。

  不要觉得自己可能只是玩手机玩久了,手才麻的,或者是二郎腿翘久了,脚就动不了了,休息一下就好了!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如前文所述,80%以上的脑卒中是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发病4.5-6小时内才是治疗的黄金时间;即便是取栓手术,最长时间也要在发病16-24小时内完成。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得了脑卒中,不要拖不要悬——立即、马上、赶快送医院!

  “突发卒中时,把患者的十指尖刺破,让血淌几滴,不出血也要挤出几滴来,十指必须都这样做!用针在耳垂部位扎两针也让它出几滴血(扎耳垂救卒中)。大约几分钟后,可能120 车还没有来时患者就会自然清醒过来。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请大家牢记此法,关键时应急,好时可救命,不好时也没什么坏处。”这个贴子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广泛传播。

  这其实来源于被误传的“十指放血治卒中”中医疗法,实际上放血对治疗卒中作用不大,把手扎烂都没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压根就站不住脚,扎针仅是对人体有一些疼痛上的刺激作用而已。卒中扎手指,不仅救不了命,还可能让患者感染!

  如果是出血性卒中,因为颅内压升高或是应激因素可导致血压明显高于平时血压,这种情况下服用降压药物是可以的。但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特别是那些合并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机体代偿性血压升高可以起到增加脑供血等保护作用,过度大幅度降压会加重低灌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应该及时就医,待分辨血压升高原因后再酌情用药。

  有人总结说,脑卒中跟冠心病差不多,都是血管被血栓堵塞所致,因此出现偏瘫等卒中症状,应该马上服用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殊不知,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对于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血肿扩大从而加重病情,即使是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不具备溶栓作用,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救作用甚微,因此,一旦出现卒中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才安全。

  脑动脉一旦闭塞,脑细胞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不断死亡,因此,急救必须争分夺秒。早一秒,脑细胞的损失就会少一点,生存的希望就会大一点,残疾的可能就会低一点。

  现阶段,很多医院都能够成熟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只要及时赶到这些医院、脑梗死患者就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由此可见,面对突发脑卒中,家庭“妙招”其实并不可靠!其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关键时刻还是“中风120”更为实用,“中风120”口诀是一种迅速识别脑卒中并即刻行动的策略: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有任何一种突然出现,就怀疑是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线,快速送往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

  综上,脑卒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误用“妙招”、延误病情,只要我们正确科学认识卒中,其并非“卒”不及防!

  脑卒中,可治:脑卒中一旦发病,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等血管再通治疗,可显着改善预后。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