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有关今年几号过年网友会有什么评论?

发布时间: 2023-02-15 11:32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近日,人民网发了一篇小作文,意外被众多网友们摁在地上,一顿爆捶。我赶紧找来读了一遍,题目叫《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看着挺正能量啊!可是往评论区一翻,好家伙,一片吐槽,没有一个点赞的。原这是咋回事儿呢?

  这篇小作文看着没啥毛病,却被网友冠以“鸡汤”,揶揄说,光喝鸡汤不长肉啊,该饿还是饿。从评论区可以发现,网友又把体制内、体制外拉出来,开始用阶层说话,发泄对体制内的不满,说“好好干,让体制内的日子越来越甜”……

  这十几年,体制内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是个好事儿。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由于现代资讯过于发达迅速,反腐典型都被网络娱乐化,群众吃瓜吃不过来了。

  玩的花样越来越多,养小蜜、出境赌博、嫖娼、吸毒……各种过界。隔三差五,就爆出一个大瓜,领导干部和小蜜的聊天记录实在太辣眼。

  腐败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各大局到学校,到医院,到协会,想不到的部门都藏着大老虎和小苍蝇。这些体制内的腐败除不了根,群众的怨气难平啊!

  而人民网作为高高在上的官宣网,被网友们视为体制内,或者是体制内的代言人。这些人可能谈不上腐败,但工资有保障,福利还多多,日子当然是甜的。

  这样喝着蜜水,站在高位,对底层群众吆喝说——好好干啊,日子会越来越甜!这种情况,的确会招来一顿爆锤。

  这篇小作文的视角,只盯着能尝到甜的人。就像有的网友开玩笑说的,记者在火车上采访了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大家都买上了回家的票,生活好甜啊!

  文章里提到的人物,一个是有自家店面的韩开放、许亚娟夫妇,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两口子是在为手里的6万订单忙碌。

  有6万订单在手的人,肯定不是普通群众,他们当然觉得甜,而且越累越甜,越干越甜。因为他们是为自己干,而且挣钱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不会像大多数打工人,能不能挣到钱,心里没底。

  另一个是打工人,葛广兵,找了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包吃包住,保底工资7000,多干多得。这种工作,放在几年前,也很普通。但是三年疫情过来,大批公司关门大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又有房贷车贷压迫,怎么能感到甜?看到比他们甜的人,心里是啥滋味儿呢?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的!这句话猛一听,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网友们却不爱听。因为里面有有一句潜台词——你们的日子不甜,是因为你们没有好好干啊!

  网友们就开始各种吐槽,“好好干,让老板的日子越来越甜!”“好好干,争取让老板换个车!”“好好干,让老板多养几个小蜜!”……

  这其实是对近些年来,财富分配不公的集体不满。是对我们说了几十年的“勤劳致富”口号的质疑。

  如今随着贫富差距太大,勤劳致富都快成笑话了。你看看,各种媒体上都是一夜暴富的宣传。那些财富榜排行在前面的,有一个是勤劳致富的吗?哪一个不是拿着银行的钱在玩儿,挣了是资本家的,赔了是银行的。银行的钱,是谁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啊!

  近几年,又有什么网络直播带货的,一次直播挣几个亿!完全颠覆了老百姓几千年来的致富观念,怎么能不遭恨呢?

  大家的目光都在向资本看齐,为资本摇旗呐喊,有多少媒体人会关注底层群众,关注这些日子并不甜的普罗大众呢?有多少媒体会真正为他们着想,替他们说话,为他们大声疾呼呢?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好好干,但是距离甜日子,还差得远。这是为什么呢?社会哪里出毛病了?该怎么治疗呢?又多少媒体关注报道这些情况呢?

  如今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们不在对高高在上的媒体,保持敬畏,因为,谁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你不替我说话,我也不会听你唱高调的。

  底层群众不需要那些不接地气的小作文,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能为普通群众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需要实实在在改善群众谋生环境,降低谋生成本,增大谋生收益的具体办法。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