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寡妇出上联“墙上画马不能骑”大将军妙对之后她羞得满脸通红

发布时间: 2023-08-05 14:0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对联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学文化中,对联文化更是一枝独秀,光耀千秋。在古代,娱乐活动相对稀少,并且也没有丰富的夜生活,那些有才华的饱学之士,或是在宁静的夜晚踱步徘徊,或是邀请三五知己推杯换盏,抒发自己的情绪。而在酒桌宴饮之上,行酒令、猜拳、吟诗答对就成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这其中对对子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对联文化起源于桃符,那时候造纸术还没得到发展,古人把文字刻在木头上,然后悬挂在大门的两侧,这就是对联的初始形态,所以对联又叫楹联,“楹”字左边就是一个木字旁,就是为了纪念桃符。

  到后来对联逐渐的演变,又随着造纸术的普及,人们干脆在纸上书写上下联。到了唐宋明清一代,对联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不管是春联还是寿联,挽联还是和喜联,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自古以来流传下来有关对联故事也有很多。比如唐代的李白,就曾经留下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只有上半句:青林口,白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这个上联由于太过巧妙,致使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无计可施,千百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对联难题。

  再比如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有很多对联小故事,其中着名的就是与佛印互相调侃。比如一日两人泛舟江上,苏轼看见河边有一只小狗在啃骨头,就顺口说了一个上联“狗啃河上骨”,这副上联是一语双关,“河上”也可以指和尚,如此来看,自然就是“狗啃和尚骨”了。佛印是个出家人,一听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看到苏轼手里拿的折扇,上面写了苏轼的一首诗,于是用借扇为由,一下子扔到了江心之上。

  苏轼看后大为恼火,哪知道佛印却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下联“水流东坡诗”,这个下联也是一语双关,“诗”也可以看作是“尸”,由此就变成了“水流东坡尸”了。苏轼听懂了此中的含义,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副对联,在民间也流传了很久。在清朝,有一位打仗得胜回来的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威武的军队,走在了大街之上。军队路过,普通的老百姓自然要分开两旁。走着走着,就听见街边一个女子大声的说了一句“墙上画马不能骑”。这句话一出口,当真是语惊四座,毕竟在封建年代,一个女子在大街上冲着军队和将军大喊大叫的,还是头一次看见。

  那位将军勒住了套马索,眼望近前之人,询问了他几句,才知道这是一位寡妇,自己的丈夫由于多年在外征战,最后战死沙场。他失去了自己的夫君成为了寡妇,自然就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今日看到军队从此路过,又联想到自己逝去的丈夫,才借机讽刺一下这位大将军。

  大将军一开始听到这副上联,十分的生气,毕竟这个上联的意思是说,马画在墙上,自然是中看不中用,这就是在说自己徒有虚名。但是听到这位女子的解释后,大将军随后也就不跟她一般见识了,但是毕竟上联已出,不对出下联就走,显得自己没有文化水平。这位大将军略加思索一下,就对出了一副绝妙的下联“纸上谈兵脱实际”。

  这个下联的意思也很明显,你不是说我的马不能骑吗,那你一个妇道人家又在这里谈什么打仗和兵法呢?这个下联一出,随从们都纷纷叫好。那女子听到这副下联,自然也知道了将军这是在暗讽自己纸上谈兵,瞬间就羞得满脸通红,低头不语,甚是惭愧。

  这副下联是即兴应对,虽然看似简单,却道理深刻,一个是墙上画马,一个是纸上谈兵,对句如此工整,不得不佩服大将军才思敏捷,才化解了一场尴尬。

  今日话题:如果你是这名大将军,面对女子的上联“墙上画马不能骑”,你能在短时间对出下联来吗?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奇思妙对,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文国学大观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