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有关黑弥撒天涯看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2 16:1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民俗专家: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的“诗人节”“体育节”和“卫生节”

  新华社天津6月23日电(记者周润健)纪念屈原、龙舟竞渡、插艾悬蒲……端午佳节将至。民俗专家表示,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的“诗人节”“体育节”和“卫生节”。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影响深远、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抗日战争初期,广大知识分子为振奋全民族的爱国精神,一致认为,应将端午节定为中国的“诗人节”。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诗人节”纪念活动渐趋式微。

  “中国本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过一个‘诗人节’,向屈原致敬,向诗歌致敬,向传统文化致敬。”罗澍伟说。

  端午节不仅是“诗人节”,还是“体育节”。罗澍伟介绍,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划龙舟进行比赛,是“取其轻利”,看谁划得最快。在“鼓击春雷”“棹歌乱响”中,水面艘艘龙舟,犹如“飞凫”,御风疾驶,棹影翻飞。为了增加观赏性和刺激性,参赛龙舟到达终点时,划龙舟者还要“翻身径入”水中,抢夺设在水中的浮标。“龙舟竞渡”和“抢标”,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如今,龙舟比赛已发展成国内外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将端午节看成是‘体育节’,可说是实至名归。”罗澍伟认为。

  农历五月,气温骤升,瘟毒为害,古人称之为“恶月”,视五月初五为“恶日”。因此,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

  “端午节的驱毒避恶习俗,实际上多与讲卫生、防疾病有关,如插蒲草、艾叶,悬菖蒲,兰汤沐浴,用草木灰水煮粽子,采药斗百草,药酒外用避毒虫等。从传统防疫角度看,这些特殊的习俗活动有助于消瘟毒,除秽气,改善个人卫生。所以,视端午节为‘卫生节’,也是恰如其分的。”罗澍伟说。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外文局受邀参展。

  2022年12月28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出现雾凇景观,黄河两岸的树木、道路银装素裹,美景如画

  2022年12月26日,贵州省黔西市文化馆,剪纸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创作迎新年剪纸作品。

  近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红十字会开展“温暖青城——健康送万家”活动,为家中有65周岁以上老人的困难家庭发放“健康防疫包”

  2022年12月25日,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发热流动便民诊疗车开进居民小区,为发热居民开展免费诊疗、平价供药等服务

  2022年12月21日,航拍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海子村油菜种植基地和海子湖泊,绿意盎然美丽如画。

  2022年12月20日,“终身不拟作忙人——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展”在江苏省苏州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的绘画作品46件,常用印章10余方。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9日。

  2022年12月18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闫庄镇大北林村,莒县过门笺传承人在凿刻传统过门笺,迎接新年的到来。

  2022年12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鱼尾洲湿地公园水杉进入最佳观赏期,成片水杉树叶由绿变红,色彩斑斓,与城市构成一幅和谐生态画卷。

  2022年12月15日,冬日暖阳下的江苏苏州古城与环城河畔景观。俯瞰古城、街坊,“一桥一路”,窥探出当年姑苏城的“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独特风韵。

  北方的冬天,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小草也黄了。但大自然又给了我们另一番美的景象,雪花飘飘洒洒,染白了大地,瑞雪绚丽多姿,既温情又浪漫。身处此情此景之中,全无了冬日的凛冽。

  第六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召开

  2022年12月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CIODC)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7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志愿者陪同老人接种新冠疫苗。

  2022年12月5日,上万只红头潜鸭、骨顶鸡等鸭科类鸟类来到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越冬,场面十分壮观。

  由于近期山区极端天气频发,当日下午16时许,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特阿克苏边境警务站接到牧民李某求助称,在牧区开车返回家的途中,不慎将车辆陷入一米多的积雪中。

  2022年12月4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镇出现壮观的云海。壮丽的云海在阳光照射下云腾雾涌,变化万千,山峦时隐时现,把村庄装扮得如蓬莱仙境。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