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强腰工程”让腰部强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5-18 20:40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中央为“县城”专门发文件,在我的印象中自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目光下移,聚焦县城,表明对县域发展的新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城镇化重心上移,从“小城镇、大战略”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凸显县城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可以说,这一新认识、新定位是一项新战略、大战略。如果再结合当前国内外经纬交织的复杂形势和背景来认识,意义就更加不一般。这又是一项“强腰工程”。如果把县域比喻为中国之腰的话,粗而不壮、大而不强的挑战一直存在。通过实施“强腰工程”,通过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可以缓解、化解甚至消解我们发展中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让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游刃有余的新境界。所以,这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战略。

  作为中央政府的管理层级,县的历史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根据《左传》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楚国是第一个建县的。公元前690年,楚文王打败了两个小国后,不再像以往那样把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分给诸侯,而是通过建县来实现直接管理,这就是我国县制的开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从那时至今,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多有变化,但是县的建制一直十分稳定,这本身就说明了县及县域治理在国家发展稳定中的地位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1301个县、394个县级市、977个市辖区、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此外还有1个特区和1个林区。县域面积占全国的90%左右,常住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生産總值占全國的四成左右。僅從這幾項占比看,既說明縣域的重要地位,也表明縣域的發展潛力,更彰顯出抓好縣域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發展治理。他指出:“古人講‘郡縣治,天下安’,今天仍然如此。”他強調:“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啓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他要求:“要把縣域作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系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並推進。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縣鄉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推動公共資源在縣域內實現優化配置。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爲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發展治理的重要論述爲我們發展縣域經濟做出了重要指引,爲我們貫徹落實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文件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域的高度重視,既來自對悠久曆史的深厚理解,更來自對地方領導實踐的深刻認識。七年知青歲月使他了解了中國的基本國情。在正定,他親自領導了華北平原一個農業縣的改革發展變遷。在甯德,他倡導“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以“擺脫貧困”爲主題在閩東9個縣擺開戰場大幹一場,幹出了一個新面貌。在福建,他七下晉江,親自總結“晉江經驗”,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在浙江,他走遍全省90多個縣,7次到淳安,提出“綠色政績觀”;11次到義烏,推動落實“強縣擴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許多源頭性理念在縣域這個層面萌發、探索、实践、总结。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谆谆教诲,对县委书记这个县域发展治理的关键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再看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实践。脱贫攻坚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就摆在县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也必须以县域为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等都要在县域范围内来落实。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冗余度”的概念,县域和县城搞好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更充分的“冗余度”,我们应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我们一直自信中国经济的韧性。人的韧性在腰,中国经济韧性看县。只要粮食安全和初级产品等供给有保障,只要城乡居民就业有保证,只要农村安、县域稳,中国经济的韧性就会强,而且会越来越强。

  重视县域、发展县城,既是县的事,更是国家的事,而且是国家的大事,所以,做好这项工作是党中央的政治要求。这个认识的高度上上下下必须都得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正行进在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腰强人精神,国强县必强。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