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我们的军校生活(强军路上)

发布时间: 2022-05-15 21:5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图③:陆军军医大学“红色军医文化节”活动中,学员们正在进行武装越野跑项目的比拼。

  军队院校是人民军队序列中一个特殊的重要方阵,每年都有大批有志青年报考军队院校,锤炼本领、提升自我,大批军队院校毕业生奔赴战位、从军报国。军队院校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大学上军校是一种什么体验?近日,记者探访4所军队院校,聆听军校学员青春追梦的故事,感受军队院校向战而行的使命。

  前不久,“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研电之星”挑战赛落下帷幕。国防科技大学参赛团队从百余所高校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夺得最高奖项“研电之星”。该团队队长、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研究生宋永坤兴奋地说:“我們要繼續錘煉本領,爭取更大的創新突破!”

  大學上軍校是一種什麽體驗?所學所思與同齡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國防科技大學學員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學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串串代碼成爲制勝“絕招”;擂台上操縱機器人一決高下,瞄准打贏未來戰爭;學完軍事地形學,山巒河流都化作線條、數字與符號,作戰地圖“鋪”在腦海……國防科技大學學員的大學生活,有著滿滿的“軍”味和科技感。

  “作爲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我校努力打造未來戰爭制勝人才‘示範區’。”國防科技大學教務處處長雍成綱表示,近年來,貼近部隊、貼近實戰的理念成爲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的共識,授課內容聚焦部隊所需,論文選題瞄准實戰難點成爲一種自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未來戰場需求側的對接日益精准。

  “我們向戰研學,苦練制勝本領,對未來戰場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這個學期,2019級學員謝桦澤新接觸了“聯合作戰基礎知識”課程。這門課程引入聯合作戰推演系統等多種軟件輔助理論學習,鍛煉提升學員的統籌協調能力。

  起初,謝桦澤對推演軟件有些不以爲意,然而,一次與教員對抗賽的失利改變了他的看法。“如果推演軟件上都不能打贏,以後怎麽面對紛繁複雜的真實戰場呢?”謝桦澤總結經驗教訓,尋找戰友組隊練習,深入琢磨經典戰例,積極向教員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鑽研,謝桦澤的推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用知識豐滿羽翼,用理論指導實踐,爲的是學好本領,獻身國防。在科研院所、在高原哨所、在荒漠孤島……大江南北的不同戰位上,都有國防科大人用熱血書寫的青春華章。

  火箭軍某基地排長丁洋就是其中之一。丁洋是國防科技大學2017級本科學員,在面臨畢業時,他果斷選擇了去基層建功立業。

  “4年軍校時光,讓我從懵懂新生成長爲滿腔熱血的男子漢,是我前進路上的寶貴財富。”展望未來,丁洋幹勁十足,“基層部隊是能讓人快速成長的地方,我願在這裏爲強軍興軍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春末夏初,一批軍醫大學學員從學校奔赴祖國各地,在軍隊醫院、集團軍衛生處等業務一線開始臨床實習的鍛煉。“能不能准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准確做出診斷?”回憶起踏出校門的那一刻,陸軍軍醫大學學員劉梓陽既忐忑又激動。

  實習中,劉梓陽第一次與患者面對面問診。聽患者自述病症後,他快速調用所學知識,爲患者分析病因,沒幾分鍾就出了一頭汗。“這和曾經以觀察學習爲主的見習期不同,實習就是實戰。”劉梓陽感慨。

  “身爲軍校學員,學好醫術、救死扶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學員史恒宇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初,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把網絡授課和實戰教學隔空對接,讓學員們第一時間了解救治案例。

  那時,醫療隊員既是戰鬥員又是教員,他們抓住任務間隙,爲千裏外屏幕另一端的年輕學員講授一線救治案例,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那幾天熄燈後,史恒宇都會像“過電影”一樣反複回憶這些無比珍貴的第一手學習資料。“教員們不只是教授知識,也是在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爲軍醫面對的是什麽、職責是什麽。”史恒宇說,“人民軍醫是軍人,也是醫生。哪裏有需要、有危險,我們就應該戰鬥在哪裏。”

  去年年底,陸軍軍醫大學“紅色軍醫邊關行”醫療隊實習學員夏志順,來到海拔4600多米的某邊防駐訓點巡診,遇到了紮根邊防單位工作的學長。“當時,看到學長在認真地爲訓練受傷的戰士開展診療,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未來要到基層去,到軍隊建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才能。”夏志順說。

  傳幫帶,是陸軍軍醫大學的好傳統。每年,大學都會邀請畢業學員返校分享成長故事。作爲第一個分配到西藏軍區總醫院的女博士,楊思思感慨:“從校園到邊防、從實驗室到練兵場,我真切感到,軍醫大學的舞台比想象的還要廣闊。”

  “在這裏,我們不僅有學習尖端醫療技術的機會,還擁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學員徐磊表示。全軍軍事建模競賽、國際學術論壇海報展、病理筆記手繪……通過這些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學員們收獲了成長和知識。學員潘瑩紫說:“從醫學生到醫生、從軍校學員到紅色軍醫,需要邁過無數關卡,經曆許多磨砺,但我們很享受這個過程。‘戰味’的青春,別樣精彩!”

  “兒子,你上學這大半年,變化真不小!”視頻裏,母親贊許的話語讓空軍工程大學防空反導學院大一學員王錦澤心裏美滋滋的。

  經過短短半年的曆練,過年回家時,王錦澤不經意間把軍校的作風帶回了家裏:被子疊成豆腐塊,主動幫忙做家務,腰杆挺得直直的……他的成長寫在臉上,落在言行間,父母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親戚朋友誇他成熟,同學更是對他考取軍校感到羨慕。

  在該校鹿塬校區,空軍院校中首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靜靜矗立,中科院院士李應紅領銜的科研團隊,目光緊盯著空天戰場,爲戰鷹翺翔注入持久動力。

  “大學的學科覆蓋理、工、軍、管4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空天網智融合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正在加速培養年輕的‘准軍官’。”空軍工程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們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都排在全國前列,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在軍隊院校前列。”

  走出教室,漫步菁菁校園,大二學員韓衛航最喜歡獨具空天特色的“第二課堂”——學員俱樂部。“學校有40多個學員俱樂部,包括感知裝備前沿動態、介紹裝備研發故事的軍事科技裝備發展俱樂部,制作操控航模、無人機自由飛行的空中機器人俱樂部,以及國際關系問題研究俱樂部……”韓衛航說,這些俱樂部爲學員們搭建了平台,讓大家在感興趣的領域施展才能。

  “如今,校園裏‘爲戰科研’‘科技力就是戰鬥力’的觀念深入人心,學員搞小發明、小創造蔚然成風。”該校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僅去年,學校先後湧現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軍備戰標兵個人、全軍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等衆多典型標杆,學員獲得重點學科競賽獎勵近千項,斬獲多項高端賽事國家大獎。

  在校史館裏,學員王雪倩正在刻苦練習解說。“我們每屆都有優秀的班長參加珠海航展或長春航展,承擔解說任務。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人民空軍形象,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她說。

  去年畢業季,該校大批畢業學員志願奔赴戰備一線、邊疆海島紮根奮鬥,還有不少學員投身科研院所或留校任教,用實際行動爲強軍事業貢獻力量。

  “守護蔚藍,決勝空天戰場!”校園裏,一張張稚嫩的面孔,發起對未來的宣誓。強軍路上,他們信念堅定、步履铿锵。

  “點火!”隨著口令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響起,搭載9顆衛星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直上雲天。

  同一時刻,在數百公裏外的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6名學員正實時播報火箭在空中的狀態。他們所做的工作,對應著前方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的相應技術員崗位。

  學術廳內,台上學員清晰的報告聲接連傳來。這是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結合重大任務開展的一次實踐公開課。基于該校建立的測運控大平台中心系統,6名學員與衛星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同步,實時播報箭星狀態。一旁,聶萬勝和馬宏兩位專家適時進行航天科普教學。

  這堂實踐公開課面向該校600余名師生,真實的任務背景,讓全場人員仿佛置身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一般。體驗到如此特別的課堂,學員們表示:“以前看電視直播會很激動,但是這堂課讓我們對如何完成好發射任務有了更多思考。”

  坐落在京郊雁棲湖畔的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主要面向全國全軍培養航天領域指揮軍官、技術軍官、軍士、文職人員等人才,承擔航天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國際合作等任務,先后培养了以航天工程指挥长、总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精准对接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需求,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在本科生培养中,着眼部队一线指挥员所需能力,创建“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班”,坚持全程导师制和小班教学,组织学员常态化赴部队实践锻炼,将课堂与一线战位连接,不断提升学员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2018级学员马骁驿是首批“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班”的学员,从小他就对宇宙和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考入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后,马骁驿感觉自己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去年,马骁驿参与了学校用于服务相关教学训练的卫星——太空试验1号天健卫星的研制和测试发射任务。这次任务让他获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装进行对照,对于卫星的总体设计、测试实验、在轨操作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去年7月,学校为调整组建后招收的首批本科学员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学员全部奔赴各军兵种部队基层一线,其中一半以上学员进入新域新质战位。在签名宣誓仪式现场,学员们集体表达心声:“将青春烙印在一线战位,融入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