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公司20号发上个月工资被起诉——再见“打工人”

发布时间: 2021-07-17 07:5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要扣钱。”“没进电子厂之前我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今我在厂里上着班,零件和零件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早安,打工人。”

  “打工人”的梗火了。词语中的“打”,意思是从事,进行;“工”指工作。所以打工就是从事工作。那为什么不叫“上班人”呢?因为打工多指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工作,“打工”不仅带着土味色彩,也更接地气,从而戏谑地更调侃自己“社畜”的本质。而工资是每天叫醒打工人的闹钟,你的工资什么时候发?工资什么时候发可谓是大有讲究,近日一家公司因为每月20号发上月工资吃了大亏。

  据中国裁判文书官网披露的一则民事裁定书显示,莫某系深圳市XXXX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公司与莫某的劳动合同再约定工资的发放日为每月20日发上月工资。莫某以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双方因此发生争议,案件经过仲裁、一审、二审。最后深圳中院二审认为公司属于拖欠工资,判决公司应当支付莫某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为54481.7元。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识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打工人”可以一夜之间席卷互联网,正是因为它说出了无数人的现状。而待扭转观念的是生态中的主体——企业和劳动者。企业需转变“红利”思维,厚植技能人才扎根、成长的沃土。产业在飞速迭代,企业在用人上若不摒弃“拿来主义”,真正把尊重人才奉为企业文化,将难以避免丧失核心竞争力。劳动者需转变“打工人”思维,树立清晰而远大的职业抱负。“心中的梦、眼中的光、手上的泡、指尖的茧”,“不要把自己当成‘打工人’”,这才是从劳动密集型车间走向职业巅峰的人才强调的“成功秘籍”。

  一些前辈评论他们眼中意气风发的新生代打工人:不臣服权威、不屈服制度,会因“我的上司不如我”而绝尘而去。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远超前辈,但也需养成职业化的心态。技能劳动者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赛道?一些值得分享的建议: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未来所有工种都将建立持续的培训和评价机制,终身学习才能持续成长。二是专注一个职业赛道进行深耕。坚持在专业领域沉淀,才能打造闪亮的个人IP;频繁转换赛道,只会让自己平台标签模糊、价值降低。

  再见,“打工人”!你好,追梦人!愿技能生态的探索能让更多年轻人带着心中的梦走上技能成才之路,突破重围,找到真实内核。

本文标签:

更多相关资讯

推荐内容

MORE